粤法官人均办案量比全国高七成 杨贤才案件的发生,让自己感到压力很大。过去总以为把案子判公正就行了,现在首先考虑的更多是队伍问题,带领和管理队伍的压力比业务上的压力更大。
之所以将广东高院原副巡视员、执行局原局长杨贤才涉嫌受贿一案写入《法院工作报告》,主要是为了实事求是,对存在的问题不避讳,不找客观原因,更是要面对、正视、想办法解决,防止再发生类似问题。
最怕的就是一审赢了,二审又输了。上下标准要统一。规范了,老百姓才能认可,否则就是折腾。”
“杨贤才的事,就是和律师勾结了起来,最后酿成了惊天大案。”——省高院院长郑鄂
在法院队伍和廉政建设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少数干警素质不高,作风不佳,违法违纪问题仍时有发生。我院副巡视员、曾担任执行局长的杨贤才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查处,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深刻吸取教训。——省高院工作报告对杨贤才案的表述
背景资料 杨贤才,广东揭阳人,今年59岁,长期在广东高院工作,先后在民庭、刑一庭任职,后担任执行局局长。在担任执行局局长期间,曾涉及广州“中诚广场”执行拍卖案。杨贤才在执行拍卖中涉嫌受贿,于2008年6月28日案发被中纪委“双规”。杨贤才“落马”后,至少4名广东律师被要求协助调查。
昨天(16日),广东高院院长郑鄂参加人大代表对“两院”工作报告的审议。他解释说,之所以将广东高院原副巡视员、执行局原局长杨贤才涉嫌受贿一案写入《法院工作报告》,主要是为了实事求是,对存在的问题不避讳,不找客观原因,更是要面对、正视、想办法解决,防止再发生类似问题。
审判不能机械按照法条判完了事 在昨日参加阳江团的分组讨论中,郑鄂侃侃而谈半小时。“我到广东来,正好赶上了又一轮思想大解放。按理说一个人到新的地方不能乱说话,总要调查研究,思考思考,看大家是否愿意听。可这么一琢磨,大半年就过去了。解放思想就是比较敢讲话,马上就说。”
郑鄂坦承,到广东工作一年,有两个没想到。首先是没想到广东法院工作在全国的地位之重要,发挥作用之大。去年广东省法院审结各类案件在全国所占比例:刑事案件约为1/10,民商事案件占1/12;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占1/5;涉外和涉港澳台纠纷案件占1/3;行政案件占1/15;执结的案件占全国1/10。“工作量之大确实让我没想到,广东法院在中国法院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我们绝大多数法院干警已经尽力了,否则承担不了这么繁重的任务。”郑鄂介绍,广东省法官人均办案比全国高出70%,珠三角地区法官每年人均办案基本在150件以上,不到三天就要办一件案。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一生只打一次官司,所以他需要百分之百满意。郑鄂说,他要求法官队伍必须百分之百面对每一个到法院的群众,真正让双方服气。“如果判案只是简单地按照法律条文机械地判完了事,对于当事人能否拿回实际权益,案件能否顺利执行完全不管,这样的法官不符合时代要求。”郑鄂说。他还表示,为了提高基层法官的办案水平,2月18日将组织县级以下的383名县以下的基层法院庭长培训。
承认确实有某些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 第二个让郑鄂没想到的是队伍的管理难度。“本来我总想着广东法官队伍是不错的,不然怎么能完成这么繁重的任务?但是去年一年里队伍暴露了许多问题。”郑鄂说,特别是杨贤才案件的发生,让他感到压力很大。过去总以为把案子判公正就行了,现在首先考虑的更多是队伍问题,带领和管理队伍的压力比业务上的压力更大。
有人大代表提出,其实很多老百姓没有本钱打官司,可是律师跟他打包票,还有一种说法是某些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郑鄂承认确实有这种情况,他说:“杨贤才的事,就是和律师勾结了起来,最后酿成了惊天大案。”郑鄂表示,去年广东法院既有成绩,更有压力。特别是广东法院队伍的形象受到伤害,希望经过几年努力,能重塑广东法官的形象。
尽量不改判减少百姓瞎“折腾” 郑鄂还提出,要进一步树立基层法院的权威。“如果基层法院有权威,人民群众一审就服气,那能节约很多成本。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时候基层说了没用,上面说了才有用。具体干事的说了不算,非要一把手说了才算。”
郑鄂说,广东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26%,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大体上在10%以下。“广东的比例那么高,要么是基层法院水平太差,办案质量不行,要么就是上级法院水平"太高",或者权力太集中,想改哪儿就改哪儿。”郑鄂说,只要基本事实认定正确,使用法律正确,能不改的尽量不改,以维护基层法院权威,减少法律成本,减少群众瞎折腾。“最怕的就是一审赢了,二审又输了。上下标准要统一。规范了,老百姓才能认可,否则就是折腾。”(记者刘晓星、刘旦、文远竹、任珊珊、练情情、王鹤、唐红杰、方利平、叶卡斯)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