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领风骚三百年 许宏泉 著 黄山书社
许宏泉
许宏泉,1963年生,安徽和县人,现居北京。主编《边缘艺术》,《艺观》杂志。涉及绘画,美术史研究,书画鉴定,写作。著有《乡事十记》,《燕山白话》《戴本孝》《醉眼优孟》等。
画家许宏泉向有文名,著有不少散文集、评论集。近日,他携新作《管领风骚三百年》来宁,引起南京不少文化界人士的浓厚兴趣。近日,许宏泉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管领风骚三百年》将明末清初以来至1949年前的学者手迹搜罗其中。书中所收纳的手札、信函、书法,均为他5年多来在艺术市场上收藏得来,为此所耗费的钱财,他已“记不清”了。
而在这个收藏与写作的过程中,他也发现近现代名人的翰墨有渐趋升温的迹象。比如,他的一位热衷收集名人签名本的朋友,刚刚拍来一本鲁迅的签名作品,化了17万元。而如果是鲁迅的书信,一封至少价值50万。
已收藏200多件学者手迹 《管领风骚三百年》已出版了两本,今年上半年即将推出第三本。许宏泉的目标是写八本,“近300年来的文化人70%都可以在我的书中找到踪迹”。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出没在各类拍卖会,寻找学者的手迹。迄今,他已经收藏了200多件学者手迹。其中,也有一大部分是朋友间交流得来。有时候,为了一幅作品,他可以不惜重金。如有一次,他在大连邂逅安徽乡贤陈廷桂的一幅行书,爱不释手。卖家开价2万,许宏泉知道,如果在拍卖会上买,最多5千就能到手,可他二话不说,就掏了钱,“怕就此错过了。”
他说,看到学者的原作,感觉是大不一样的。“你甚至可以通过这幅作品跟他对话,你的感情就会不一样,而只要有了很深的感情,写出来的东西就会不一样。”他说,写作的过程,也是一次对近三百年学苑的一次徜徉。
学者手迹市场渐升温 刚刚涉足学者手迹收藏时,这市场还比较冷清。“收藏界向来重画轻书”,许宏泉说,很多玩收藏的人,往往注重大名头,“对学者的东西不太关注”。而他自己,绝对不会化大价钱去买一幅傅抱石的作品,“打死我也不买,除非我是真心痴迷这张画”。他更看重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就像很多人喜欢买LV包,而我可能更喜欢手工的包”。
不过近期,学者手迹的市场却渐渐升温。比如,梁启超的一封书信要7、8万元,鲁迅的一个签名本,卖到了17万元,而鲁迅的书信,一封至少要50万。碰到买不起时,许宏泉也不强求。春节前,有朋友拿来“一个好东西”,是陈寅恪的一封信,带信封的,8万元。许宏泉很心动,可是手头比较紧,就一直没有买。
写作中挖出不少文人逸事 收藏写作的过程,也是感受这些学者文人心灵、生活状态的过程。甚至一些学者公案,也因此有了新发现。比如吴昌硕,他曾有写给顾西津的信,信中说有人强求山水画,而我不会画山水,请画个草图给我,不能太复杂,云云。又有他写给某人的信,信中说“诗用完了,请赶紧再做点诗过来”,可见,吴昌硕这样的大家,也是有枪手的。他题了那么多的七绝,未必都是他自己的作品。
收藏学者手迹,许宏泉并不贪多,“原则上一个人只收一件。”这之中,也有收藏不易的原因,“像秦淮八艳,只要能收到一艳的作品就很了不起了。”他又很希望能收藏到张爱玲的信笺,四处询问。让他颇为得意的是,他有55封梁漱溟写给他夫人的信件,眼下正在南京装裱。(冯秋红)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