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人才越来越少 语言专家提议成立“全国方言电视频道”
□记者 李征
晚报讯 “如果不加重视,再过若干年,上海话可以申请为文化遗产了! ”在昨日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举行的 “海派文化与上海方言”研讨会上,众多专家纷纷认为,近年来上海话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向,专家提议成立“全国方言电视频道”。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室副秘书长唐长发举例道,他的外孙现在就不大讲上海话,因为没有使用环境,学校里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都是用普通话交流。 “就连我自己,平时和老朋友聊天,也时不时地会用起普通话。 ”
“从‘70后’开始,不少人甚至连上海话里的不少老词汇也听不懂了! ”上海沪剧院著名演员马莉莉举例道,她到南京路上的一家店用上海话说买“调羹”,年轻的营业员却始终不明白她说的 “调羹”是指什么。而上海的地方戏沪剧的发展前景也极为堪忧,“今天我主持沪剧院的招生考试,30个考生当中,1/3都是外地人,而他们不少人都是刚刚学讲上海话,距离用上海话演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上世纪60年代,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考生报考沪剧院;近年来却往往只有几十个考生报考。 ”
“其实,我们应该提倡都市中的‘多言多语’环境,生活一定更加和谐。 ”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也认为,现在不少人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有个认知误区,就是认为要限制使用方言,但是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协调发展,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可以同步进行。
如何保护好上海话?马莉莉呼吁:“上海不妨也开设一档专门用方言主播的新闻类电视节目! ”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教授胡范铸还对此作出设想:可以在本市开设一个“全国方言频道”,不必全部使用上海话,山东话、河南话、东北话都可登场。此外,“方言教育从娃娃抓起”,胡教授建议,推出一个全市范围的 “中小学生上海话比赛”,鼓励学生不忘自己语言的“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