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菁菁从2008年年初开始几乎每分钟都要“吭吭”地清一次嗓子。妈妈很担心,带着她看了很多医生,还拍了X光片,没发现肺部有异常。医生说只是有轻度咽炎,吃了一段时间消炎药,也没有明显效果。去看中医说是上火,于是菁菁又吃了不计其数的中药汤药、清咽滴丸和喉宝,也没有效果。
为了祛除咽炎的诱因,妈妈还断了菁菁最爱吃的水果和肉及其他甜食。可嗓子还是时好时坏,以至于菁菁妈妈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心理障碍,一听到女儿清嗓子,就心跳加快情绪紧张,有时还会呵斥孩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母女俩日前来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就诊。
这一次,医生听完菁菁妈妈的讲述,并没有急着开药,而是和她聊天谈孩子,当医生了解到菁菁平时活泼好动,很少安静,即使站着也总是扭来扭去,有时还爱皱鼻子做怪相,便告诉菁菁妈妈,孩子清嗓子的习惯应该不是咽炎,而是抽动症。医生给菁菁开了一些维生素、谷维素,没想到吃了不到一个星期,这清嗓子的毛病就没了,菁菁妈妈这几天也感到全身轻松,菁菁又开始吃最爱吃的水果了。
天津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石萍提醒家长,抽动症是儿童较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菁菁属于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收缩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清嗓子、说话停顿、口吃、结巴、干咳、嗓中发出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在门诊上常常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因此建议如果孩子“咽炎”“咳嗽”久治不愈,不妨请心理医生鉴别。(赵津)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