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浓浓醉山谷,果香阵阵沁心脾。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每当核桃成熟的季节,彝族同胞们的脸上就绽开了甜蜜的笑容!
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满山遍野,甸甸实实的果子坠弯了枝头。用竹竿轻敲一下树枝,核桃果便哗哗落下,果农们的欣喜也跃上了眉梢。
大姚彝族百姓把核桃当作“生命果”、“黄金果”,世世代代大量种植,作为防饥荒和重要的营养食品。当地出产的国内著名核桃品种—“三台核桃”已有450多年的栽培历史。
如今,依托政府扶持、科技带动,古老的大姚核桃正走上一条生态与科技并举的新型发展之路。
农民的“绿色银行” 目前,大姚县共有2.8万户农民种植核桃,产量达到6100吨,产值1.5亿元。全县人均核桃收入586元,2万多户农民通过发展核桃摆脱了贫困。
“这是我们的致富树、养老树、子孙树。”大姚县三台乡干河村委会月黑拉村民小组村民、今年55岁的开顺若感慨地说,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如今他家的核桃树已发展到3124棵,挂果500多棵,2007年核桃产量近3.2吨,仅此一项收入就达7.5万元,“用卖核桃所得的钱供孩子上学,搞家庭建设,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生机盎然的核桃产业,枝繁叶茂的核桃林,已经成为大姚农民的“铁杆庄稼”和“绿色银行”。昔日“吃洋芋、过日子,吃米饭、下辈子”的生活窘况已经彻底改变,“西装革履摩托大哥大”成了现今许多三台人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2007年1月5日,大姚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100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2008年9月26日,“首届中国核桃大会”在这里召开。大姚县正成为全国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先地区,核桃产业正成为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美誉的大姚县最具特色的绿色“朝阳产业”。
青山绿处有桃林 上世纪80年代,原云南省楚雄州人大副主任张毓吉到大姚县视察工作,看到大姚裸露的荒山坡岭,曾发出了“黄沙扑面灰尘路,青山断处是大姚”的感慨。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当年黄沙扑面的南永公路已被高等级公路所取代;而当年的青山断处,也早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青山绿处是大姚,是大姚的55万亩核桃林。
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北部的大姚县有林业用地481.94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7.5%。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的独特自然环境,使大姚境内从海拔1023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3657米的百草岭,均适宜核桃种植。近年来,大姚县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绿化造林、扶贫攻坚、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与核桃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扶持核桃种植。
农民种植核桃每亩补助50元,集约化经营的,每亩补助20元,此举极大增强了林农种植核桃的信心。2005年以来,大姚县每年投入核桃种植和种苗繁育的扶持资金达到600多万元,核桃新植面积呈现成倍增长的良好态势,2005年种植核桃11815亩,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22017亩和10万亩。至2007年底,大姚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
“高山头上种核桃,平坝河谷栽水稻”,曾经是大姚农民的种植定律。随着对县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姚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像种庄稼一样种核桃”,逐步将核桃种植由山区向半山区、再到坝区拓展。
如今,大姚县广袤的崇山峻岭、荒山荒坡、田边地头、沟谷箐底,均有婆娑的核桃树影,已实现种植规模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规范化、基地化发展,大姚县发展核桃产业在观念、方式、数量、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姚县的森林覆盖率也由1984年的32.9%上升到如今的78%以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