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在力图把国内过剩的出口产能导向内销市场。
经贸系统人士2月20日向本报记者透露,海关总署最近下发了一份意见稿,正酝酿系列措施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向内销市场。
意见稿中最为关键的一条便是,海关可能在全国推行“内销集中申报”模式——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先行内销,一个月内再集中办理一次内销手续并缴齐税款。
不过,上述办法可能仅仅适用于信用评级为A类及A类以上的出口企业或者是海关联网监管的企业。
政策的松动,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是能否如愿带动出口转向,这对外向型经济高度依赖的经济体来说,是一条必须转型之路,然值得注意的是,艰难的渠道拓展及高额的品牌维护成本都在制约出口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转内销:副省长挂帅
本报记者获悉,正常情况下,加工贸易企业每一批货物转向内销之前,都需要事先向海关申报,并补齐之前料件进口的关税,否则将被视作走私。
不过在出口受阻内销增多的背景下,每批次都提前申报并完税,可能打乱企业正常的销售节奏,“传统的操作模式急需调整”。前述人士表示。
早在2007年中,商务部就曾将加工贸易的内销审批权从省一级商务主管部门下放到地市一级;“内销集中申报”去年也已在小范围内开始试行。
东莞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2月23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5月该局就曾经与黄埔海关成立内销专项工作小组,选取了100家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作为试点,推行“内销集中申报”模式。
海关允许这100家企业先行内销保税料件及其制成品,并在内销当月内(最迟于次月15日前)集中办理内销缴税的申报手续。
这100家企业均为海关联网监管或是出口信用评级为A类以上的企业,“这实际上已经对企业的年进出口额有了一定要求。”该人士表示,联网监管的企业无须担保,不过非联网的AA类或者A类企业则需要出具银行保函。
试点不足一年,效果已开始呈现。
根据今年1月东莞市政府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东莞外资企业实现内销总额16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订单减少的影响。
简单测算发现,这增加的279亿人民币内销额,大约占据东莞2008年全年出口额的6%。
黄埔海关驻凤岗办事处的统计显示,2008年该关区内销征税达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2%。
今年1月广东省的十届四次全会上,省长黄华华也曾赞赏东莞内销试点的成果,更表态要将东莞出口转内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推广至全省。
本报记者获悉,广东省的系列出口转内销扶持政策也在酝酿中。广东省外经贸厅曾于去年8月中旬经省政府同意,下发了一份《关于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的指导意见》至广东地级以上市政府,要求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定期上报本市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的有关情况。
广东省外经贸厅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虽然加工贸易扩大内销的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仍未厘清,不过基本的框架已经明确。
意见指出,省政府将建立由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省财政厅、外经贸厅、国税局、地税局、海关广东分署和广东检验检疫局等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参与的“省推进加工贸易扩大内销联席会议”制度;其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扩大加工贸易内销工作纳入当地外经贸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考核;此外,省财政也将安排资金,对扩大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给予奖励。
对于外贸依存度长期高位运营的经济体来说,转内销一直是一个寻求破解的难题,但至今对于销售渠道建设和品牌维护,制约出口企业转型内销的两大瓶颈仍无有效之路径。
“渠道或是品牌,有其一,企业都尚能勉强立足内销”,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告诉记者,目前试水自有品牌内销的多为大型集团企业,业内普遍的说法是,十家企业尝试做内销,未见得能有一家成功。
出口企业仅仅具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并不足以应付内销,中山丝绸集团总经理关天计告诉记者,“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到整个运营管理,所有环节出口企业都需要重新补课。”
中山丝绸集团从事内销已经数十年,也是国内少数能从内销市场盈利的出口企业之一。关天计介绍,虽然自有品牌“雅迪斯”在一线城市已经拥有超过80家的直营店铺,不过想在商场争得一理想铺位仍然困难重重。“大部分国内品牌认知度不高,零售终端更倾向于国外品牌。”
他说,内销的利润率一直远远高于出口利润率,不过目前内销占公司年销售额仍不足10%,“我们考虑逐步增加内销占比,希望维持每年20%-30%的内销增速”。
高额的品牌维护费用也为转型内销设置了门槛。
广东一家大型纺织服装集团董事长告诉记者,这家国内排名前十的输美服装企业,内销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其旗下两个内销品牌创建已有10年,品牌维护成本已经由创建之初的每年3000万逐步缩减至目前的1200万。“出口带来的利润在逐步缩减,集团根本无力再继续投入高额成本维系内销市场。”
“做品牌就是烧钱,没钱根本没法做!”该人士感叹道。
中山丝绸的“雅迪斯”每年的运营费用也已经超过5000万,其中约有1000万为营销及广告投入。
即便内销之路阻力重重,在外部需求锐减的背景下,出口企业仍不得不尝试依靠稳定的内需市场作为支撑。
广东省外经贸厅去年底的调研显示,综合受访企业反馈的情况判断,2009年广东出口企业的订单下滑预计在30%左右。
不过这30%的订单,就未必能悉数转至内销市场。
汪前进分析,以纺织服装为例,中国每年约600亿件的服装产量,约有50%都是用于出口,国内消费仅300亿件,“内需市场不可能在短期内急速膨胀消耗多余产能。”
近年,国内服装销售额的年增速一直维持在15%左右,考虑到去年9月开始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持续下滑,“2009年这一增速能够维持在10%已经不错”。
他表示,较为乐观的判断是,2010年前后,国内服装产业在完成产能淘汰及内销转型后,能够实现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格局,内销与出口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5调整为7:3。
利润率的变化也是内销的驱动力之一。
同样以纺织服装为例,汪前进说,服装出口的平均净利润已经由2005年的8%-10%下降到目前的1%-2%,而内销仍然维持着平均2%-3%净利润水平。
“这1%的净利润差,就有可能迫使出口企业转向,毕竟一旦停产,损失将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