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王圣志)“现在,大部分乡镇虽建有文化站,但面积狭小、设施简陋、藏书不多、设备不够、功能不全,文化活动开展不正常,农民群众无法参加文化活动。”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安徽省委常委余敏辉说,“当前亟待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破解农村文化站空壳现象。
”
余敏辉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乡镇文化工作者大多为兼职干部,一人身兼多职,而且文化工作不是重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文化活动。有的专职文化干部也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经常被抽调,而且得不到及时培训。一些民间文艺团体和文艺人员,由于得不到政府扶持和经费支持,仅限于从事农民群众的婚丧嫁娶等演出活动,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有的则已经外出谋生、发展,造成了文化人才的流失。
余敏辉代表说,基层文化站建设滞后,导致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目前,农民群众的主要文化休闲娱乐形式是聊天和看电视,大部分农村还没有有线电视,得不到农业科技信息和技术指导。同时,目前的“文化下乡”活动次数和范围都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余敏辉代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一些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二是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是分级管理、单独核算,大部分乡镇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很少。三是管理体制不顺。农村文化站都是由乡镇负责管理的,上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只有业务指导关系。这种管理体制带来的结果是,行政关系隶属于乡镇,业务关系又依靠文化部门,文化部门无法进行宏观管理。
余敏辉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创新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激发农村文化活力;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并逐年增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逐步实现乡镇有集图书阅览、影视播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文体活动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行政村要有功能相对齐全的文化活动室;要大力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加速实现农村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有线电视节目的普及率;要充实农村文化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展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要积极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培育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举办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戏曲演唱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杨笑)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