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广东的代表、委员特别敢说话。
近几年来,广东人大、政协的坦诚直言、监督有力的作风,可以说是闻名全国。广东代表委员敢言善言、勇于履职被人们称为“广东现象”。
有媒体还指出:“广东现象”在广东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持续性的。
对“广东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都作了见仁见智的分析与解读,其中一个最常见的观点就是:“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得风气之先。这里的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加之媒体时常敢于批评,使得官员们也慢慢接受了这种环境,进而更为宽容地对待这种‘异见’。”
这些分析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广东的代表、委员们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较发达,经济的自由与独立性要比其他地方强。他们可以不买权势者的账,不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动摇,才使得他们在参政议政时很少受其他因素干扰,能够坚持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因为经济独立与自由,使得他们能够主动花费时间与精力征集民意,进而通过积极参政来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实现政治主张。
马克思说: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有了经济的自由与独立,保证了广东代表委员勇于参与政治生活。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建设,就是以公民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为前提,而公民参政议政必须有足够的物质后盾。如果一个代表、委员在经济上依附于人、有求于人,他只能把这种代表、委员职务当成一种荣誉与恩赐,对于自己观点的表达就会唯唯诺诺,甚至顾虑重重。
正如李敖所说:“金钱可以保护我的自由,可以使我有抗衡的力量,可以使我能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如此说,并不是要求我们的代表、委员都必须是有一定资产的阶层。因为,有钱并不一定就代表着经济的自由与独立;并且,我们从来就不缺少那种“贫贱不能移”、心忧天下的仁人志士。
按照比较权威的解释,经济自由就是财产权以及个人占有财产的制度。财产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否则自由就失去了根基。
两会中的“广东现象”让我们明白,民众真正实现经济的自由与独立,有助于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进而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
|
![]() |
![]() |
![]()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