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李海霞)今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在全国政协农工界别小组讨论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立专家陪审员制度保障医疗纠纷案件公平公正审理的建议》的提案。提案建议:在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建立“专家陪审员”制度,医学专家以陪审员身份加入合议庭,切实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疗损害赔偿、医疗事故鉴定、鉴定结论效力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法律加大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但仍然存在着医患矛盾突出、诉讼周期冗长、鉴定程序繁琐及质疑鉴定结论等问题。
医疗损害中因果关系复杂,其发生与何种因素、何种行为相关,往往涉及诸多医学问题。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规范医疗行为的各种行政法规、规章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法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法规、规章,才能据此做出正确判断。医疗纠纷案件审理的难点,就在于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具有过错及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这一难点,给主审法官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许多案件的判决结果存在着明显偏差,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意义 一、有利于法官对证据的准确把握。专家陪审员的介入,可以协助法官阅读、理解鉴定结论并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采信正确合理的鉴定结论,避免因盲目轻信错误鉴定结论而给当事人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引进专家陪审员制度后,具备医学专业背景的陪审员能为各方提供医学专业见解,此种专业见解更容易被双方当事人接受。专家陪审员地位的中立性,使判决的中立性、客观性、准确性能够得到保障。
二、有利于开展审判工作,提高审判公信度。医学专家介入案件审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沟通,消除误解,缓解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有利于从根源上化解医患矛盾。
同时,医学专家以陪审员身份参与审判活动并享有相应的权力,是公民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形式。另外,医学专家通过实际参与审判活动,减小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司法裁判的社会公信度。
三、有利于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专家陪审员不仅可以在法庭审理中协助纠纷的合理解决,而且还可以将纠纷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及时向所在医疗机构反馈。同时,专家陪审员还可协助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最终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责任编辑:杨笑)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