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职业教育体制,适应新挑战
本报记者 何玲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银川大学校长孙珩超的两个提案都与职业教育相关。
孙珩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无疑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多年来,职业教育的主流是民办学校,最成功、最普及的是文科教育,而最需要精心培训的理工科目则很薄弱。国家提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实际上连投入的主体都没有。投给民企,体制上有障碍;投给高校,高校又不允许办职业教育;投给地方,地方的职业教育大多是重组行业学校的不良资产,才刚刚启动。
为此,孙珩超委员建议,应制定相关政策,调控、鼓励职业教育向理工科倾斜。理科的职业教育需要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投入大,难度高,对产业工人的培养和技术提升意义重大。国家应加大对地方职业学校龙头企业的投入,根据国家的产业布局,分配职业教育资源。如,重点发展东北装备制造、西北的能源产业、沿海的轻工业等职业学校,实行试点。
以自身实践为例,孙珩超介绍说,目前宁东建设所需的甲醇、焦化、西烃、煤炭安全、石油勘探等专业,都在银川大学有所设置,学生很受企业欢迎。
孙珩超认为,可鼓励大型国企兴办职业教育。全国100多个央企,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办学,而且可以“量身定做”所需人才,市场导向强,再向社会输送,教育成本低。同时,要明确职业教育的主管单位。由于涉及到就业、保障,因此,把职业教育划归人力资源部主管,体制上更顺畅。
“是否可以考虑把发放消费券的方式转变为投入到职业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培训、稳定的作用。全国办一千所职业学校,就会有一千万人在学校参加职业培训,农民工用一年的时间提高技术,对内需和稳定都有帮助。”孙珩超说。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