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北川老城外出唯一通道垮塌 村民坐飞索过江(图)

一次收费2至4元,村民排起长队,往返板房与老县城之间
一次收费2至4元,村民排起长队,往返板房与老县城之间

  飞索过江 回北川

  一条飞索架在江上,抓紧铁索,瞬间便滑到了对岸。这就是北川居民回老县城的方法。“原来的桥断了,从任家坪回老县城要绕行10公里。”震后迁至任家坪板房集中安置点的北川县城居民陈富宽说,现在他回老县城不再绕山路,而是坐飞索过江。昨(7)日,搭建这座飞索桥的曲山镇白果村村民之一王光松说,驾设飞索供人过江,虽然会收取2至4元的费用,不过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方便乡亲们。

  一道飞索 省了10公里山路

  湔江龙尾大桥是北川老县城前往部分乡镇的唯一通道,汶川大地震后,这座桥成为危桥,并在后来的“9·24”洪水中被完全冲毁。

“如果要回县城,需要绕行10公里左右的山路。”当地村民陈富宽说。不久前,一条架设在江面的飞索再次将两岸联系起来。飞索的出现,解决了绕山路的难题,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在飞索前排起长队,等待坐飞索往返于北川老县城和任家坪板房区之间。

  村民说,在去年还没有架设飞索时,为了方便过江,村民们自己砍树在断桥下搭了一个20米高的简易天梯。但由于天梯很简陋,再加上几乎呈垂直方向,极易发生事故。当时负责守护县城的武警北川中队官兵和山东特警发现这有巨大安全隐患的简易天梯后,及时将其拆除。

  昨日,在北川老县城龙尾隧道旁湔江大桥上的飞索前,几名村民正在排着队,准备依次搭飞索过河回家。不远处的河对岸,一名从老县城出来的村民王玉才正用安全带把自己固定好,一番检查后,“好,可以了!”随着这声叫喊,飞索滑离到对岸。在岸边站定,王玉才说,现在他和家人都住在任家坪板房区,“但家里的牲畜、庄稼还得时时照料,有了这条飞索就不用再绕10多公里的山路。感觉很方便。”

  废物利用 钢绞绳连接两岸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驾设飞索的人,曲山镇白果村村民王光松。他说,这条飞索是他和另两名村民共同驾设的。在没有架设飞索前,当地村民为了走捷径,大伙儿都是在桥上把绳子放到山涧,然后把人吊下去再爬到对面的山坡上,以这样的方法过江。“那样做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要出事。”于是,王光松想,如何能够送村民过江,既安全又便捷。

  去年9月底,他与同伴决定尽自己所能搭建便民的桥,既要保证安全又要通行方便,可建桥材料从哪来?

  一天,王光松看到震塌的电线杆下还残留着钢绞绳,“或许可以用钢绞绳在断桥间搭起铁索,并用滑轮将人送到河对岸。”王光松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伴,大家一致赞成。三人说干就干,立即到山上收集残留的钢绞绳,用钢管在断桥两端支起固定架子,材料准备齐全。为保证铁索桥安全,村民黄振军又专程到安昌购买了铁索。他们在断桥间拉起了两根钢绞绳并准备了6个滑轮,一座便民飞索便诞生了。

  收点零钱 是为维修设备

  经过检测,这道铁索的安全系数达到了要求。来往村民若要过桥,用专用绳索固定好身体并绑上安全带后,便可以直接滑向对岸,一些家禽、牲畜也可以绑好后,挂上铁索滑过江去。在今年1月份时,当地放寒假的孩子们都选择了坐飞索过江的方法回家过年。现在,这条飞索已经成了当地许多村民平时外出的重要通道。

  村民在搭坐飞索后,会放下或2元或3元钱再离开。王光松说,“之前架设时只想到解决出入北川县城村民通行难问题,并没想到收费。后来考虑到为避免事故,要随时维护钢绞绳、钢管等设备,这才开始零星地收一些钱,作为维护费。”(天府早报)

  早报记者郑其(图片由绵阳晚报提供)

(责任编辑:王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