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财产公示,阿勒泰已在路上。
这个人口60余万、经济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将为全国的反腐制度建设提供怎样的借鉴和智慧?
无论称赞还是质疑,阿勒泰都已全国知名。
这种名气,已在事实上推动了中国的反腐进程。
纪委书记的压力
春节的几场大雪过后,新疆阿勒泰愈显宁静。
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的心情,也是如此。1056名干部的工资和奖金上网后,他内心的焦虑极大地得到了舒缓。
从去年年底开始,这种焦虑一直困扰着他。“你说我的压力有多大?”吴伟平在他的办公室反问记者。
去年5月,阿勒泰将推行县处级干部财产公示的消息一见报端,大大小小的记者便挤满了阿勒泰狭窄的街道和3家宾馆。
今年元月1日,带有“投石问路”意思的54名新任县处级官员,成为首批财产公示对象,当时,阿勒泰来了“历史上最多的记者”。“感觉到处都是记者,堵在政府门口,见着人就掏出本问,‘您是公务员吗?对财产公示怎么看?’我的压力得有多大,影响了人家的生活啊。”吴伟平说。
当然,这只是他压力的一个部分而已,更大的担心来自于可能的阻力。
“最担心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干部不支持申报,他们要是不申报,我真拿他们没办法。媒体一追问,你没办法处理,这制度不就毁了吗?”
当1000余名县处级干部的财产申报工作在1月19日全部结束的时候,吴伟平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出现。
不仅所有在职人员全部进行了申报,那些已经退休、即使不申报吴伟平“拿他们没办法”的老干部,也配合了吴的工作。8个没有申报的人,都有符合规定的理由,其中3人因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逮捕,5人不在阿勒泰,无法即时申报。
申报工作全部结束,甚至比规定的20天提前了一天,这让吴伟平大为感动。“本来还担心,20天是不是少了点。”
2月17日,1056名县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奖金,如约上网。
这个平日点击量不足百次的“阿勒泰廉政网”,当日点击量瞬间达到十万。媒体大军再次蜂拥而至。
吴伟平却消失了。他更换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新的号码也基本处于关机状态。
吴伟平承认,“在躲记者”。
80万的廉政账户
表面上,阿勒泰的官场却很安静。
“谁发多少工资,大家差不多都知道。”阿勒泰惟一一张地区报纸《阿勒泰日报》副主编竺金圣说。这件引起全国媒体关注的反腐新闻,在其负责的报纸上,未做任何报道。
最开始被公示了工资和奖金的阿勒泰县处级干部们,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多以不在市区为由婉拒。不过,在私底下的饭桌上,他们还是会谈起这次改革。有的人说,是件好事,应该支持,有的人说,吴伟平怎么搞了这么个不得人心的事情。“为什么在这里当公务员就要申报财产,上海、北京怎么不搞?”
质疑和支持的声音,同样在网络和媒体上不绝于耳。
收受礼金的零申报,是质疑者的最充分理由。
在公布的1056名官员的收入表中,收受礼金一项,全部为“无”。
“怎么可能?阿勒泰的官员就这么廉洁?没有一个收过礼?”网友“一剑封喉”在他的发言后,打了100个问号。
“我是贪官,我贪污了100万,请把我抓起来。”更有网友用这种戏谑的方式,表达对这项制度的不信任。
这些意见,吴伟平都表示赞同。
“一个人要真腐败了,他能自己举报自己吗?这不可能嘛!”吴伟平说,怎么能指望填个表,就发现几起腐败大案呢,震慑,关键是震慑。
“他现在如果填的少,等到我们去查,发现他消费水平和收入不符,他是很难解释的。”吴伟平说。
已经有了近80万汇款的“廉政账户”,似乎证明了这种震慑的作用。这个早在2000年就已设立的账户,在2008年5月之前,账户金额是零。
还有一些细节,似乎也有体现。“再也没人敢大张旗鼓地抽天价烟了。餐桌上,中华都换成了10块钱一盒的新疆产雪莲。”
吴伟平其人
祖籍山东的吴伟平,干了一辈子纪检工作。
虽然23岁走进乌鲁木齐检察院的时候,他对这份工作还并无职业理想,但20多年干下来,他已经把纪检当成事业。每拿下一个大案,他都觉得很过瘾,“那可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啊”。
办案经验丰富的吴伟平,经常被中纪委借调办案,见过很多大场面,“斗争经验”丰富。
案子办多了,自然有了困惑。
“有一次,一个天津人拉着我的手说,在监狱里,肠粘连了,遭大罪了,为党工作了40年,后悔啊。”吴伟平操着一口天津话转述。看到那些曾经是厅长、局长的人,白发苍苍,穿着囚服,他觉得心酸。
这种心酸,越来越比查案后的兴奋强大。“预防,肯定比查案更有意义”。
2007年,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后,副局长屈万祥的表态,让吴伟平找到了改变的可能。
屈万祥说,“我们一直在抓紧研究财产申报制度,在适当的时候将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此前一年,吴伟平从新疆自治区纪检委调到阿勒泰地区做纪委书记,更给了他实现想法的权力。
最终决定做这件事前,谨慎的吴伟平只和自己的儿子商量了一下。在北京念法律的儿子,深受父亲影响,也非常支持父亲的想法。
“说到底,清官还是比贪官多,所以,支持我们这个事情的,一定是大多数。”吴伟平说。
没有带家属,2007年初,吴伟平只身住进了纪委的干部宿舍。
改革的智慧
官员收入申报,并不新鲜。1995年,中纪委就出台文件,要求县处级以上官员,申报工资奖金收入。
吴伟平的智慧,是把收入变成了财产,房子、车子、股票,都要纳入申报范围。而且,工资和奖金要在网上向社会公众通报,以往这些材料则被“直接锁进了抽屉里”。
一项十几年都未在全国真正落实到位的政策,阻力可想而知。
有着20多年侦办案件的经验,和无数贪官斗智斗勇过的吴伟平,有一个特别好用的本领,将这些阻力化解——打心理战。
虽没专门学过,但吴却把心理学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在职官员的心理,我早分析过了,就算他们90%的人心里不愿意,表面上也会赞成。只要表面赞成,这事儿就能做下去。”吴伟平说。
当然,为了让官员从内心真正接受,他也采用了小火慢炖的方法。
2008年9月开通的廉政网,是关键的一步棋。
“网站建了,就是给那些心理上有顾虑的官员施压,不搞不行了。”
历时两个月的巡回演讲紧接着开始。
去年的整个夏天,这个50多岁、戴着一副黑色宽边眼镜的纪检书记,都奔波在讲课的路上。阿勒泰六县一市的100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都聆听了他的精彩演讲。在某县的一次演讲后,有人随即向纪委廉政账户汇入10.7万元。
吴的另一个渐进策略,就是饱受质疑,未在网站公开的7项财产。在网友看来,这些包含着汽车、房产、股票的大额财产,似乎更能发现腐败的蛛丝马迹。这些财产不公开,哪个官员会怕?
吴伟平并不这么想。
“要是让这些网民来干这件事,他们就不这么想了。凡事都要先易后难,首先得考虑先把它推下去,什么都公开,这件事就做不下去了。”
吴伟平有个基本的理念,支撑着他的渐近策略——财产申报不是有罪推定,不能认为所有的官员都是坏的!
“下次公示,公开的范围会再扩大点,比如把房产、汽车纳进来,到时候,这就是个常态的工作了,我敢保证,到时候就不会有这么多议论了,工作会好做很多。”
信与不信
“极少数人在北京、上海购买房产”,2月17日的公示中,这句被很多媒体拎成标题的话,在网络疯传。
一个年薪只有四五万的经济落后地区的县处级干部,在北京、上海这样房价高过天的地方购置房产,自然引人质疑。
对此,吴伟平很不以为然。“我实话告诉你,这个只有一例,就是我们一个干部,孩子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做父母的给孩子补了些钱,在北京买了套房。申报的时候,还特意来问我,这个要不要填,我说,如实填吧。你看,我们的干部多可爱!”
话说到激动处,吴伟平一拍桌子,“以后我儿子在北京安了家,我也会出钱给他买房子,同时也会如实把这个申报上去。”
就像坚定地认为不是所有干部都腐败一样,吴伟平也承认肯定会有有问题的干部。
如果财产申报不属实,能查出来吗?
“确实存在这样的困惑,很难查,只能像查案一样,更多地依靠举报发现问题。”吴伟平说。
2月17日财产申报后,阿勒泰纪委40多名工作人员中的三分之二被抽调到预防腐败办公室,专门负责材料的审核,吴伟平也抽空就搬出一摞材料,加班加点地看,“一定要全部都看一遍”。
已经有虚假申报的官员被发现,吴伟平计划将这些人的名字在网上公示。
可能的未来
搞了官员财产公示后,很多朋友曾善意地提醒吴伟平,小心打击报复,他都一笑置之。
“从干上纪检那天起,就一直有人威胁,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还有人威胁我会要了他的命,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每天亲自去学校接送他。”
现在儿子和妻子都不在身边,他的心理负担会小些。“这地方的干部特别好,没有一个真刀真枪跳出来抵制申报的。要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事儿还真未必能做下去。”
作为一个外调官员,吴伟平更可能的命运,是继续被调到别处,由他一手推进的阿勒泰财产公示制度,会不会在他走后流产?
吴伟平没有给出答案,或许他本身也不知道答案。
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友聊天时,提到了官员财产公开,他说,中央正在积极准备这项工作。
很多媒体朋友第一时间发短信给吴,告知了他这个喜讯。
在媒体面前一向坚定乐观的吴伟平,深深叹了口气,露出了少见的激动。
“有了总理这句话,我们的工作,不知能好做多少倍,这至少能证明,我们在做一件方向正确的事,这个来自中央的认可,特别重要。”
有了这个首肯,他不仅可以更放心地扩大财产公示的范围,还更加确定了这不会是个“昙花一现”的改革。
他期待着这个社会能拿出智慧,让他的智慧继续。
相关新闻:中纪委副书记何勇:中央论证官员财产公示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