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万季飞委员,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很多国家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危机对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是否会有影响?听说有的国家提出要缩减参展规模,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万季飞] 金融危机对上海世博会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不会影响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从各个国家参展的情况来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国家还是没有受到影响的,但是有的参展国由于财政投入的减少,经费筹措有困难,可能影响到展馆规模的建设,也可能影响展馆开工的时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参展国和参展方提出退展。由于种种原因,即便是有退展的,我们也表示理解。
我想参展国家都愿意利用参加上海世博会这样一个机会展示国家的形象,提振信心。中国作为主办国,也将提供相关的支持、相关的协助,帮助缩减成本,提高效率,提供高质、优质的服务。从参加展览的观众来看,上海世博会估计有7000万观众,这些观众95%以上都是来自国内,而且大部分都是来自长江三角洲,这些观众参观的热情都十分高涨。即使是海外参观者有所减少,但是对于世博会的参观人数来讲,不会有任何影响。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请问杨澜委员,世博会作为一次世界科技文化交流的盛会,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它的文化意义?作为奥运形象大使,您觉得如何推广上海世博会,让它有更广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请问周汉民委员,面对当下特殊的经济形势,您觉得举办上海世博会会对中国经济在哪些方面产生多大的拉动作用?
[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 杨澜] 谢谢这位记者同行的提问。在回答之前,我想今天是女性的节日,但是我们在这里允许我代表女性向同样辛苦的男记者们致以问候,谢谢你们。
今天我是作为一个文化传媒的从业者以及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并不是世博局的工作人员我只能尝试从个人角度谈一下我对世博文化的理解。
首先世博会是展现人类文明的最新成就,它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盛事。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非常新奇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但是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背后,孕育的是我们看待新的世界观、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文化乃至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世博会的发展历史就会看到,在历届世博会上展示的一些新的科技、新的材料,日后都成为文化创意工作者直接用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些新材质和新的媒介。比如说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第一次展出了电灯,我想如果没有灯的话,今天所有的摄影师们就不知道怎么来工作了。
我想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能够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我是这样来理解的。首先,上海世博会从申办之初就非常重视文化创意和设计,无论是会徽、吉祥物这样一些标志的征集和世博园区的总体规划,包括一些主要场馆的建设设计都是面向全球征集方案的,今天我非常高兴佩戴吉祥物“海宝”的徽章,它的设计者就是来自台湾的设计师。在征集过程当中,针对全球的是广泛的文化创意人员的参与。
第二,我们可以设想,在世博会举行期间,我们会看到大量的文化创意活动,比如说刚才周汉民局长介绍的,可能每天都会看到近一百场的各种文艺演出,这个为广大中国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平台,同时这也是一次世界闻名和世界文化交流的绝好舞台,在这样一个大舞台上,有这样一个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相互汲取灵感,甚至进行良性竞争,一定会促进中国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和世界更好的交融、学习,也为日后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建立伙伴关系,同时疏通更加良好的渠道,对于提升整个行业发展水平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
同时,作为一个母亲,我想谈一点,其实历届世博会对年轻人,特别是孩子具有吸引力,在他们当中就孕育着我们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未来文化创意的主力军,如果他们的童年时代能够见识到这样一个全球的文化和科技盛会,对他们的幼小心灵和创造力是多么好的激发机会,也希望邀请更多的家长带着你们的孩子们去世博会参观。
关于奥运和世博关系的问题,我有幸参加奥运申办工作,并且担任奥运申办形象大使之一。我觉得奥运和世博都是这个世纪中国充分展示文化和科技的绝好契机,奥运相对来说赛期比较短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世博会的时间更加充裕,它展现的人类文明成果比体育更加广阔,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也是中国的文化更好展示自己的实力和魅力的契机。
像奥运会一样,世博会也会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文的发展,比如说在奥运会当中,志愿者精神就得到了全球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我想在世博会当中,不仅有志愿者精神良好展现的机会,同时,城市让世界更美好非常契合今天社会面对各种问题的口号,也会让更多的人更认同绿色的生活方式、节能环保,我想生活理念的更新和变化,也会为世界了解中国带来更多的机会。谢谢。
[周汉民] 我认为经济的拉动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从直接拉动而言,首先是投资拉动,世博5.28平方公里的土地,基础建设总投资是180亿元,这是一个巨额的拉动,许多建设项目将来将永久保留。5.28平方公里土地上要造230万平方米建筑,其中有六分之一是老旧建筑的修整和重新使用,也创下历届世博会之最。与此同时,这届世博会5.28平方公里土地中有三分之一将用于绿化,成为上海永久的绿肥,这是投资拉动。
第二是消费拉动。7000万人次到访,不仅仅是来看世博会,很可能要在长三角其他城市逗留乃至更远的中国名胜古迹游玩,衣食住行游玩这六项消费是无可估量。第三是辐射拉动。上海这一届世博会对泛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其他旅游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最大的促进。
第四是全国共办的拉动。这届世博会,每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馆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展区。与此同时,他们还要举行为期5天的展示活动,也就是184天中除开幕7天和闭幕7天之外,当中这170天要分给各省市自治区进行展示活动,然后是论坛,我们有三类论坛,有一类论坛是专题论坛,从今年5月1号开始办到各个省会城市去,在世博会当中的专题论坛有6个主题论坛,要办到长三角的浙江和江苏去。
最后就是文化拉动,就是有许多文化、节目、展演正在筹备过程当中。如上是直接拉动,当然还有两项和三项非常重要的间接拉动。首先是信心拉动。面对危机,最关键的是全民信心,也就是我们不能在冬天砍掉一棵树,因为它在春天照样会枝叶繁茂。刚才谈到金融危机的态度,没有一个国家说到退展,许多国家想方设法,省到了林林总总的项目,但是确保参展世博,让我们中国人感到特别的欣慰和自豪。所以我们的努力就是绝不能让别人的一份好意最后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第二,这届世博会一定是高科技最全新的展示,它为中国调整结构,催生高新技术发展会有新的拉动。最后会推生新的产业。我个人觉得会有四个方面:现代国际会展业、都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物流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
![]() |
![]()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