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赵林中:从民生的高度定位纺织业
纺织行业职工有2000万人,纺织业还具有很长的产业链,关乎种棉、种桑、养蚕、养羊等1亿农民的生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岳德亮裘立华
去年11月,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专件”这一途径,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出了《应从民生的高度定位纺织产业》的代表建议。
2月4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立了对纺织业的重新定位与政策扶持。两会期间,赵林中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谈到这一话题时仍然沉浸在兴奋之中。
纺织工业一度成为“苦菜花”
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但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遇到了10年来最严重的困难,全行业生产增速放缓,整体效益下滑。
“一些商业银行甚至只要看到企业名称里有‘纺织’、‘服装’字眼就惟恐避之不及”。赵林中亲眼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金融企业的双重打压下,纺织企业国际市场萎缩、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异常困难、步履维艰,破产倒闭企业增加,由此带来职工收入低下,生活困难职工增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纺织工业成了“苦菜花”。
当了近30年“厂长”的老纺织人赵林中说,纺织工业不是“夕阳产业”、“过剩产业”。我国纺织工业是国内市场化进程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竞争力最充分、资源与市场国际化最明显的产业之一,所以它既是微利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就业、致富和创汇产业。在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赵林中如数家珍:目前全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64万家,规模以下企业40多万家,职工200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1400多万人。如果按照年收入1万元粗略计算,纺织服装业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就达到1400亿元,提高了1000多万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同时,纺织业具有很长的产业链,关乎到种棉、种桑、养蚕、养羊等1亿农民的生计。
纺织工业的民生意义
赵林中说,我国纺织业的实际海外依存度为30%,意味着一旦纺织品出口受挫,我国的工业发展和就业形势都会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纺织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就业岗位将相应减少61万个左右。
赵林中代表所领导的富润控股集团是大型工贸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纺织工业先进企业,拥有职工11000多人,核心企业为浙江省政府直接授权委托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的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为毛纺、绢纺、纺织面料,现有三只“中国名牌产品”,一只“中国驰名商标”,“富润”品牌被列为商务部出口名牌。
“不要看接受你们采访时,精神头还很好。一到晚上,心里这个急啊!”放在赵林中心里的,是对全纺织行业的责任,“行业地位是由国家对产业的定位决定的,只有改变对纺织企业的定位,才能改变其行业地位,这是所有具体问题解决的根本前提,这毕竟关系2000多万产业工人和产业链上1亿农民兄弟的生计。”
赵林中在建议中还提出,改革不合理的产业政策导向,加大对纺织行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在危险的时候纺织行业要抢抓机遇,强身健体,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在产品层次上优化创新,提升设计、生产和营销能力,提高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
与其小步快跑不如一步到位
“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为纺织工业重新营造了优势氛围,有力提振了纺织工业发展的信心。”赵林中郑重地说,其中一个支持就是财政税收支持,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从14%提高到15%,这也是这次规划中唯一明确的具体优惠措施。
但是赵林中从后来的走访中发现,业内普遍反映,短期内1%的优惠力度不足,出口退税还需提高,调整振兴规划还有提升空间。虽然1%的出口退税提高能直接为整个纺织行业带来实际利益,但整个纺织行业的现状短期内还很难改变。1%的上调对企业无异于是杯水车薪,市场对此的普遍反映是“不解渴”、力度不够,不能切实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企业期待更多具体的措施,更大的扶持力度。
而事实上,在全球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提高1个百分点的退税率,经过国外客户、贸易公司、生产企业等多个环节的分摊,最终进入生产企业的利润极少。赵林中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保就业保民生的高度,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纺织工业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7%,达到“无税出口”的国际一般水准。
“在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5%升到17%,全世界出口下降,中国增长2.3%,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比上次形势更加严峻,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一步到位’更显必要”,赵林中说。□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