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王晓华:核心产业不能受控于人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一项有益于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实力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向志强
“装备制造业和很多产业的关系就如同‘先有鸡后有蛋’的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华以这样一句话,作为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开场白。
“比如,从最简单的东西来说,要改变一块原钢的物理形状,没有车床不行,车床的制造又离不开铸造,离不开钢板的冶炼,又比如,纺织业要发展,没有纺织机肯定不行。”王晓华认为,此次规划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已经意识到,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一项有益于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实力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核心产业不能拱手让人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能够认识到核心产业的重要性。
王晓华告诉记者,在前几年,一些地方在企业改制、引进外资、国退民进等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些让人“不知所措”。
“一些重要的企业,为什么说卖给人家就卖给人家了呢?徐工要卖给凯雷就是当时很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在那之前已经有很多优势企业被卖掉了,比如西北轴承厂等,社会议论很多。我们柳工也出现过这种问题,柳工从2003年开始就被美国的卡特彼勒盯上了,它们要和柳工合作,我们认为合作可以,它们如果能给些技术、新产品,能够加速我们技术的进步,但最终它提出要控股、形成它的品牌,所以我们谈了两三年就不愿意谈了,后来和英国的JCB也是这种情况。”
在王晓华看来,从那时起,国家就已经意识到,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优势企业、新中国建国几十年培育起来的骨干企业,不能用“以市场换技术”的简单思维来操作,而应从管理上对这些已经形成品牌、具备相当实力的优质企业有所爱护和关心,给予应有的支持。”
不过他同时认为,要真正使国内的相关企业成为国际市场的“强者”,是要让这些企业通过自身发展,真正做大做强。“可以通过此次调整振兴规划,激发我们的一些已经形成品牌的优秀民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把品牌做得更好,在为这次拉动内需作出贡献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走出去。”
还要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
为什么一些重点企业被跨国公司“挖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企业忍受不了国内恶劣的竞争环境,希望借助“外援”来解决生存问题。
谈到国家新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王晓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因为规划的出台,为王晓华一个多年来颇感头痛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这个问题就是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非常无序!”谈及此,他用了这四个字来形容。“和能源、金融等产业不同,对于装备制造业,国家是不给予特殊保护的,完全放开市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虽然有好处,但也出现了打低质的价格战等很多问题。”
在他看来,此种恶性竞争导致的一个后果便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大为降低。因为自主创新需要研发方面的投入、购买和学习技术、培养自己的人才,逐步实现质量提高、技术领先,不断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户不珍惜你付出这么多所换来的先进技术,虽然价值好的东西价格应该高一点,但现在的情况是,宁愿不要价值好的东西,而去买一些便宜的产品。这使得我们这些愿意做基础研究的企业和群体受到很大损失,但另一方面国家又不保护,对于自主创新的企业付出的代价,国家也没有补贴,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
“我们付出那么多进行自主创新到底对不对?要不要放弃自主创新而转向低质竞争?”王晓华说,此次规划的出台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
期待规划细则早日出台
谈及规划的具体内容,王晓华给出的评价是“针对性强,有助于我们弥补‘短腿’,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
他告诉记者,此次规划中涉及重大装备和基础零部件的相关内容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基础零部件首次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对症下药”。
“对于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发动机液压件、钢铁材质等都属于基础件,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就发现一些国产的钢材不合格、造出的机器性能达不到要求,而用国外的钢材就非常好,我们现在用的挖掘机的液压件也全都是外国的,我们只能做些简单的钢结构。整个装备制造业的门类很多,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弥补短腿,只有把每一个零部件都提高水平和质量,最后形成的主机产品的可靠性才可能提高。”
“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实施细则能尽快出台。”王晓华说,规划出台后,各级各部门都应该出台一些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政策。“比如工信部对于科技创新有哪些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于人才引进有什么支持,税务部门又有什么支持,这应该有一整套的东西。”□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