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韩儒英 |
韩儒英:同心协力 坚定信心 助非公企业渡危机
记者:您今年带来的几个提案中,基本都涉及民生,其中有一个联名提案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希望能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粮食风险基金才是完善的,同时也能适应山西经济发展状况?
韩儒英: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是国家1994年建立的,是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建立的第一个专项宏观调控基金。10多年来,政府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平抑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粮食市场;调控粮食供需,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我认为,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调整后包括3个方面:一是直补类资金,即对种粮农民以及相应的工作经费进行直补;二是储备类资金,即省级储备粮油利费补贴;三是改革改制以及解决遗留问题类资金,即为政策性挂账(即1998年6月1日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财务挂账)利息补贴、库存未销的保护价粮食利费补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人员的适当补助。
这次调整,补贴使用范围扩大到粮食生产、加工转化和流通等领域,可与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配套使用,采用贷款利息补贴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加大向粮食生产、加工转化和流通等领域的投入。
记者:您还有一个提案是关于扩大内需、增加我省项目用地。据我了解,山西的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很少,与这次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衔接存在一些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山西目前的土地需求有什么样的建议?
韩儒英:国家下达给山西的土地使用指标,远远小于省内每年实际需要的项目用地数量。2009年到2010年,我省确定的建设项目总量中,交通用地占了一大部分,有40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还有农业设施、水利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这些都是涉及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建设工程。从实际用地的需求看,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这些设施建设用地,再加上新增的项目用地,国家两年内下达的指标都满足不了我们的实际用地需求。另外,国家正推行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我们也应该适应新形势调整一些项目用地指标,确保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我的另外一个建议就是在符合产业政策的范围内(我们正在修建第二轮的土地整体运用规划,大概今年10月份就能经过上一级的批准),能否把第二轮规划内的用地指标先往前调一调,满足我们目前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需要。
记者:这种指标可以提前使用吗?以前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韩儒英: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应尽快扭转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趋势,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经济及早正常运行。我建议应争取国家对重点工程的支持。在4万亿投资总量不变的基础上灵活地调整各分量,优先安排一些急需“上马”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能实施,将会极大地刺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记者:非公经济占据我省经济社会的半壁江山,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省非公经济影响极大,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倒闭的民营企业数量也有几千家。我想问问,您这次参会的提案中有没有关于非公经济的方面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韩儒英:确实如你所说,我省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占的比重较大。去年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也比较多,尤其是7月到11月,企业关停的情况较为严重。在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以后,省委于2008年12月15日举行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经济目标,明确了发展方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消除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我们心里也更加有数了。中小企业目前面临有三个问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管理弱,自主创新能力差;三是企业发展信心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我有一个提案,就是要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正确引导。在当前形势下,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引导宣传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企业不裁员、不减薪的良好形象,以此鼓舞他们来树立信心,尊重他们所创造的成绩。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对于非公企业、中小企业的扶持作出了重要阐述。我认为,首先,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要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应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世界观、方法论,对我们每一个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应对这场危机的思想武器;第二点,要加快转型发展。转型发展不是完完全全的放弃过去的产业,有的企业要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形成新的产业链,有的企业要发展成循环经济,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三点,就是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转型发展的要求;第四点,要着力自主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创新。企业也有创新的问题,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企业的体制、机制、制度都要做到保证能够落实科学发展观。如果中小企业的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那么企业的发展也是不科学的。所以在非公企业、中小企业涉及到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都应该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五点,要做一个乐于思变、应变、善变的实体经济组织,拿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应对不断变化、复杂多变的市场。这样的话,企业有了市场,就有了生存发展的大环境,这样企业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我想作为非公经济,特别是非公经济的代表人士,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走的更好,做的更强!
记者:在金融危机当前,我省不少民营企业运营艰难,政府是否出台过一些政策来扶持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韩儒英: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非公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第一,省工商联组织四个调研组在11个地市、20个县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回来经过细致整理后,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去年省工商联召开了一次银企座谈会。省城的18家银行和全省有代表性的40位非公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加快“三个发展”,实现银企合作的话题。这个会议应该说给中小企业负责人在融资方面树立了一些信心;第三,对于民营企业在转型发展方面需要的资金,我们省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措施和政策。比如说银行业出台一些社会保障、融资方面的政策,电力公司也出台了一些支持措施,一些相关单位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也作了很多工作等。
记者:银企座谈会的效果如何?是不是达到了您预期的效果?
韩儒英:企业家的预期是很高的,但总体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我们的产业结构以煤、焦、铁为主,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与银行贷款的产业结构相差比较大,所以需要企业自身去做一些调整,提供一些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相关手续和资料文件。
记者:我从很多媒体上看到,去年省工商联、省总商会与渤海银行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希望银行能支持山西中小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山西银企合作的总体情况如何?
韩儒英:我省的银企合作一直在磨合中前进。渤海银行在进入山西落户的时候,找过省工商联。当时,我们为了积极的支持它在山西发展,与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我们也介绍了一批优质的民营企业客户给他。从全国的整体金融形势来看,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还有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给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这几年,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速度的比较快,这跟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由于去年前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比较弱,资金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由银企合作引发的。
记者:您觉得金融危机对我省民营企业的影响是不是已经达到顶峰?
韩儒英:就我现在了解到的情况,应该说是企业有了战胜危机的信心,尤其是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以后。但是,在一开始出现过没有目标,处于迷茫状态的现象。实实在在地讲,我们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金融危机,包括我们的企业家也没有遇到过这种危机,所以早前在思想上有些发懵,但是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大家看到中央采取了一揽子积极的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民营企业家看到了中央的决心,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就足了。第二,我们工商联尤其是我,从那次会议之后,心中也有了底,树立起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最近我也了解到一些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已经有一半开工了,过去生产不太正常的企业也基本上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状态。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我省的民营经济已经开始步入正轨?
韩儒英:每个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他们一直在寻求保住企业的办法。现在,企业的情况不是处于发展期,而仅能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记者:您在2007年兼任省工商联会长的时候,曾对媒体的记者说,“您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身上的使命光荣”,经过2年的发展,你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您能和我们的网友表述一下您此时的感受吗?
韩儒英:当时确实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为在当时非公经济发展比较快速,新增的就业岗位占据社会就业岗位的比例很高,但晋商的形象在外仅能用“煤老板”来形容,所以我的感觉就是责任重大,时刻想着要大力改变晋商的“旧”形象。经过两年来的努力,省工商联开展了一系列的塑造新晋商新形象的活动。我们加强晋商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行,积极开展“两区行”,到武乡、太行山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基金,兼省工商联会长、副会长职务的企业家每人包领两个老八路、老红军,这是我们开展的“感恩之行、奉献之行”活动。
民营企业家下乡之后,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是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教育,增强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以及对于我们执政党的信任。这一年来,特别经过去年的“抗击冰冻灾害”和“5•12大地震”之后,据不完全统计,这两次的捐款全省工商联系统达到3亿4千万。
去年,省工商联还搞了一个“万企联万户”的感恩行动,这个不仅仅是给困难户一些资助,主要是让一些非公企业家坚定只有改革开放,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非公经济才能活跃发展的信心。去年9月份,我省民营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很多民营企业包括大的企业集团、煤焦化企业,实现了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对企业内部来说,留住了一些骨干,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对外来讲,是新晋商新形象的一次展示。2009年2月19日,我省召开一个大型的表彰会议,会上表彰了49位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还表彰了一批关爱员工的企业和企业家。种种实践都表明,我们齐心协力拧成一股劲,来渡过这个难关。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