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刘元旭、杨维汉、林艳兴)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提着菜篮子的人大代表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与塑料袋污染斗争了9年的浙江省永嘉县农民陈飞代表,与他一起来北京的还有3200只他准备送给代表们的折叠式环保菜篮子。
拒绝使用塑料袋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代表们手里一份份关于“限塑令”实施9个月遭遇有“令”难行的调查,却又让这个话题显得格外热辣。
“限塑”遭遇有“令”难行尴尬 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型塑料袋,不在此列的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被百姓形象地称为“限塑令”。小小塑料袋引起如此重视背后,是一笔节能环保大账。
“限塑令”实施9个月来,效果究竟如何?一些全国人大代表调查发现,在很多购物场所“限塑”遭遇有“令”难行尴尬,有人甚至戏称“禁白”成了“白禁”。
一直关注“限塑令”实施效果的陈飞带来了一份《“限塑令”为何有令难禁》的议案。陈飞说,“限塑令”规定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实际上农贸市场和几乎所有小便利店、食品店等不仅还在免费提供,并且超薄袋也仍我行我“塑”,商场则由于购物袋大部分是商品自带也几乎没受影响,而大型超市尽管实行了手提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但却对消耗量巨大的连卷平口塑料袋实行免费。
同样关注到“限塑令”实施效果并精心准备“绿色议案”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张肇毅等。张肇毅说,目前小型超市和店铺仍在免费提供普通塑料袋,农贸市场、菜市场、流动小贩超薄袋仍在大量使用,“限塑令”实施效果不佳。
据他介绍,2008年尽管“限塑令”实施了半年,但农贸市场等非大型超市零售场所塑料袋用量基本没有变化,大型超市虽然手提购物袋用量减少到原来的约三分之一,为530吨左右,而平口袋用量却增加了一倍,为1800吨,两年消耗总量变化不大。
“限塑令”缘何未达到预期效果 明明白白的“限塑令”缘何未达到预期效果?代表们调查之后认为,缺乏有效的执行、监督和管理体系是主要原因。
“农贸市场等是塑料袋消费大户,也是管理难点。”张肇毅说,商户怕用符合标准的塑料袋向顾客收费丢了生意,所以干脆免费提供价格便宜2/3的超薄塑料袋,而市场管理人员管理积极性也不高,再加上有些市场招商困难也不愿得罪商户,结果造成“限塑令”如同虚设。
管理不力观点也得到陈飞认同。他说,“限塑令”未得到有效推行,关键是目前还未落实完善的管理责任制,缺乏综合性治理手段,必要的跟踪监管不到位,对违规商家查处不够等。
“不少百姓环保意识不足,而且"限塑"后没有推出更便宜环保的方便购物袋,也是重要原因。”陈飞说,方便袋的优点是方便,很多百姓购物时觉得自带袋子很麻烦,但又没有相应价廉环保的方便袋可提供,也就很难遏制住百姓对塑料袋的依赖。
此前,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的调查也说明这一问题。不少消费者认为,“限塑令”出台后没有尽快推出既环保成本又低的购物袋,带来许多不便。
代表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超市表面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限塑令”,手提塑料袋用量大幅减少,但还在免费提供平口塑料袋,用量也大幅增加,结果事实上塑料袋使用的总量并没有减少多少。
“由于终端市场"限塑令"执行出现问题,塑料袋生产企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张肇毅说,部分不法厂家暗地里仍在继续生产超薄型塑料袋,而守规生产企业因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经营上均遇到不同程度困难。
“堵”同时还需价廉环保方便的替代品“疏” 面对“禁塑令”实施后不佳的效果,代表们纷纷表示,在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塑料袋的生产、供应环节监管查处同时,还需在价廉、环保、符合百姓方便需求的替代品开发上动脑筋。
“要真正保证"限塑令"效果,离不开相关部门强有力监管。”陈飞说,一方面,塑料袋生产企业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审批,有利于区域内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工商部门应要求商品零售场所建立购销台账以备查验,明确市场开办方责任制,并发动百姓对违规现象进行举报,开展经常性突击检查,对违规经营户、市场开办者严厉查处。
“前面要堵住什么,后面就有保障措施跟进。”张肇毅说,塑料袋之所以人厌又人爱,是因为它污染环境但却方便,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露头,因此要减少塑料袋用量不能全靠打压,国家应进行相关研发投入,尽快推出一种环保、便宜的替代品。
同时,要真正“限塑”,增强百姓环保意识也很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应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百姓意识到塑料袋的危害从而主动参与“限塑”,这样才能保证收到实效。
此外,张肇毅还建议,要适当收取塑料袋使用大户的费用,用来支持塑料袋回收和清理。因为,超市塑料袋收益来自于政策的支持和老百姓对环保事业的热情,但不能让超市一边从出售手提塑料袋中收益,一边又免费提供平口塑料袋,显然与“限塑令”初衷相悖,应该从中收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环卫清理或者用于支持再生能源等环保产业。
(责任编辑:黄芳)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