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本报广州3月15日电(记者林洁)“应聘的学生不少,但没有特别满意的。”近日,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谢青告诉记者,公司打算为新建网点招聘负责人,但发现学生的实用性不强,大多数学生进入公司后还要“回炉”培训。
连日来,在广东大大小小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不止一两家单位有类似的困惑。
3月14日,暨南大学举行“校董、校友企业,校市合作单位”专场毕业生招聘会。“截至现在,学校的就业率才30%,去年同期我们90%的学生都就业了。”暨南大学校长胡军说。
“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应该从金融危机中反思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表示,许多高校专业设置有问题,没有针对人才市场需求,不是太窄了,就是太宽泛。举例来说,行政管理等专业,太狭窄了,而且针对性不强,“试问有多少企业愿意直接从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中招聘管理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培养与公司需求的脱节很明显,“公司肯定希望新员工一上岗就能干活,但当今的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就业难就是一个警醒。”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说。
“虽说就业难,但仍有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比如会计学等,非常走俏,暨南大学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目前都签了,这引人思考。”李从东说,如法学、金融等专业,又太宽泛了,法律、金融都是很大的领域,大学三四年学不了多少。这样的毕业生出来,企业没法用,针对性太弱了。
李从东认为,企业面向市场,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高校面向市场,也应该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他建议,大学前两三年,要重视专业基础教育,最后一年,要针对实际人才市场需求,着重培养大学生某方面的专业能力。
李从东说,学校要优化办学结构,进一步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企业也不能把效益追求放得太高,要有社会责任感,别指望应届毕业生马上就能为自己创造经济效益,企业要为社会付出相应的培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