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3月16日电(记者樊永强、张进林、杨寿德)一座雄伟大桥,横跨天堑两岸,使茫茫高原变成了通途;一队藏族民兵,倾心护桥32年,在三江源头唱响绵延不绝的爱民歌。
乍暖还寒的春日,记者来到通天河畔,走近被誉为“长江源头第一哨”的青海省玉树军分 区通天河大桥藏族民兵守桥班。
倾心守护“幸福桥” 长江上游通天河,发源于各拉丹东雪山,奔流千里穿越高山峡谷,成为青海玉树通往内地的一道天堑。
1963年7月1日,党和政府在通天河直门达古渡口架起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并派解放军日夜守护,结束了高原人民夏天靠牛皮筏子摆渡、冬天等结冰过河的历史。藏族群众亲切地称它为“幸福桥”。
1977年9月1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的10名藏族民兵奉命组成守桥班,从解放军手中接过守桥任务。
第一任守桥班班长永丁,曾是歇武镇石灰厂厂长,收入可观。守桥班组建时,上级让他当班长,每月同其他9名民兵一样,仅有一点基本生活补贴。永丁二话没说,挟起皮袄就来到桥头。
有人说他傻:“不要手捧的金饭碗,去舔碗边的剩炒面。”
永丁说:“大桥是咱玉树人的命!只要保护好它,富了国家和乡亲,我吃点亏,没啥。”
通天河大桥坐落在海拔4100米的峡谷深处。30多年来,守桥班先后换了十几茬人,70多个守桥民兵有的患了关节炎,有的患了高原性心脏病,但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个退却。
现任班长昂尕是第1批守桥民兵,从19岁起就在桥头值勤。长期的风吹冰冻使年过半百的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他时常被病痛折磨得下不了床。
上级领导劝昂尕撤离哨位。他却说:“骏马要在高原上奔驰,雄鹰要在长空中展翅。经不起艰苦考验,不是合格民兵!”
哨所年久失修,四面透风,经常漏水。民兵们自己动手,拣来石块拌上草泥修补屋顶,用自烧的石灰粉刷墙壁,还用政府发的生活补贴买来木料,制作桌椅板床,把哨所建得像自家房屋一样。
在乱石滩上围建了苗圃,在山坡坡上开垦了菜地,还在大桥桥头种植了1500多棵树木……看着当年偏僻荒凉的哨所面貌一天天发生变化,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感慨地说:“民兵们从解放军手中接过了哨卡,也接过了解放军的好作风!”
铁面无私铸雄关 玉树地处三江源头,广袤的雪山草场孕育出无数奇珍异宝,鹿茸、麝香、冬虫夏草等药材驰名中外。
为打击不法分子走私、盗窃贵重药材和野生珍品,从1981年起,民兵班根据上级指示,在桥头设立检查站,配合公安、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从此,无论寒风凛冽还是下雨飘雪,民兵们都日夜警惕地守护着大桥。
看硬闯难过,不法分子就变换手法,用金钱物资行贿利诱,企图买通关卡。
一次,昂尕带领值勤民兵堵截住一辆可疑车辆,查出105公斤走私虫草。车主见事情败露,立马作揖求饶,提出分一半虫草给民兵班。
昂尕正色道:“你就是用一座金山,也休想买走我的心!”
稽查走私以来,民兵守桥班没有一人在金钱利诱面前动心,没有一人接受过不法分子的贿赂,没有一人拿过没收的虫草和物品。当地干部群众称赞民兵们守卫的桥头是“金子也买不通的关卡”。
2008年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事件后,民兵班在第一时间全部归队,日夜守候在通天河畔,确保了这座咽喉通道始终坚如雄关。
真情传播文明风 玉树高原地广人稀,守桥班成了公路沿线不多的定居点。民兵们积极为民服务,给过往行人排忧解难。
一年冬天,青海省某汽车运输公司两辆大型货车抛锚在距桥头2公里的路边,4位司机饥寒交迫。民兵们听说后,立即送去青稞炒面和奶茶,还把他们接到哨所住下。
司机们赶往西宁请人援助,守桥班派出2名民兵,在车旁扎下帐篷,顶风冒雪守了整整7昼夜。当司机返回看到完好无损的货物和极度疲惫的民兵时,流下了热泪。他们执意要付报酬,却被民兵们婉言谢绝。
有一次天下大雨,桥头南岸一段山体滑坡,一辆来自四川的货车被困在盘山险道上。守桥班派出7名民兵,冒着大雨和不断下落的泥石,连续苦战6小时,使车辆、人员脱离险境。
哨所附近的直门达村有3位孤寡老人,民兵班从驻守桥头的那年起,就把挑水、拾牛粪、磨炒面等家务活都包下来;逢年过节,大伙儿买上糖果、糕点、茶叶、牛羊肉等礼品去看望他们。
80多岁的才藏老阿奶患病下不了炕,守桥班派人轮流守护,凑钱从镇上请来医生,坚持了整整9年,直到老人去世。
值勤32载,参加守桥的民兵中,先后有9人荣立三等功,16人加入了党团组织,21人分别受到玉树藏族自治州党政军机关的表彰奖励,绝大多数回村后被选为村、乡干部。民兵班曾连续10年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标兵单位”,被兰州军区荣记二等功。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