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瘦肉精 代宰制,推行七年硬伤渐露
当初因解决瘦肉精等问题而实行,如今因粗放管理致瘦肉精事件频发,有相关部门呼吁取消
今晨,生猪还在不断运进天河市场 陈文笔 摄 |
警示性的标语与空空的生猪市场 陈文笔 摄 |
本报讯 记者孙晶、实习生黄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瘦肉精猪被曝光,生猪的产业链条和广州特有的监管体系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昨日有媒体报道,广州市相关部门已经发出要取消推行七年的代宰制的声音。
令人困惑的是,当年就是为了要解决瘦肉精等一系列猪肉问题而开始实行的“代宰制”,如今却因同样的原因被呼吁喊停。这到底是代宰制本身带有致命伤,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希望找到答案。
代宰制当年为何推行?
要剖析代宰制,就必须了解它出台的原因。
根据多位广州生猪交易屠宰市场的经营者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士回忆,在广州实行“代宰制”之前,市场的猪肉供应是垄断在30多家猪肉批发商手中。由于这些猪肉批发商直接负责生猪的选购、屠宰及出售,严重压榨了零售商的利润空间,也带来了猪肉市场私宰现象严重的问题:为增加猪肉重量,给私宰肉注水;为提高瘦肉转化率,滥用瘦肉精。由于大多数“私宰猪”游离于检疫环节,在货源、屠宰环境上都不能保证,一旦进入流通环节,后患无穷。
为了给予零售商自由的选择权,更为了维护猪肉食用的安全,广州于2002年3月推行“代宰制”。所谓“代宰制”,就是取消中间批发商,零售商可自行或者委托买手在生猪交易市场购买生猪,再选择运输商到有经营和卫生许可证的屠宰厂,经卫生检疫后屠宰,并运回档口。
据悉,当时全市7000多名生猪经营者均可以自主选购生猪,委托本市屠宰场屠宰。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代宰制”不但使猪肉成本下降了2%-3%,还带动了放心肉大幅上市。当时,大部分猪肉档主认为,他们更愿意销售经过检疫的放心肉。为了专门应对私宰肉经常被滥用瘦肉精的问题,“代宰制”规定,生猪进入屠宰厂时,要经过瘦肉精含量检测。凡是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皆不能上市销售。
代宰制硬伤在哪里?
按照代宰制的设计,当时它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它的硬伤也逐渐开始显露出来。
由于全面放开,广州的代宰制承受着粗放管理带来的恶果,更露出监管疲态。首先,代宰人员由零售商指定,由于消费者喜好瘦肉,零售商为了逐利,愿意选择瘦肉含量高的生猪。由此传导至养殖领域,喂食瘦肉精自然成风。
其次,生猪交易市场由于交易数量大,很难做到每批检验,而经过买手挑选后的猪已是“百家猪”,这些猪进入屠宰场被驻场检验检疫人员按照2%的比率抽检,一旦有问题,也很难溯源,更难追究具体责任人。
对于瘦肉精的检测责任问题,广州三大屠宰厂同时表示,由于体制局限,它们并没有购买生猪和销售肉品的经营环节,更没有对肉品进行深加工,只是受生猪货主的委托,提供屠宰服务。换句话说,现时的屠宰厂只是服务性质的企业,仅仅是一个代宰环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肉类联合加工厂,自然不需要为生猪的质量负责。
有人认为,代宰制从某种程度上为不良商贩提供了逃避检验的保护伞。
用什么取代代宰制?
日前,接连不断发生的瘦肉精猪肉被曝光,让相关人士开始反思代宰制问题。如果取消代宰制,广州的生猪交易又该如何监管呢?
有业内人士建议学习北京的做法,将大型屠宰厂实现经营一体化,取消生猪交易市场,直接由屠宰厂负责生猪的定点采购、屠宰和向零售商配送。而相关的检验检疫部门只要把好屠宰厂的关,就可以保证进入广州的猪肉质量。一旦检测出问题,就取消养殖场的供应地位。
且不说这样的方法能否实现,目前就有人反对这样的做法,表示这样将大大损害零售商的利益,等于再次回到代宰制实行前的垄断局面。兜了一个圈,又回到原点?
据悉,广州市政府已提出建议:投资建设广州现代化屠宰加工中心,实行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该中心一旦建成,原本传统的屠宰业将变为现代物流业,实行从上游猪场采购,中间屠宰加工配送,到下游终端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