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国清、特约记者李钦)3月19日,张天雨、李萌等20名大学毕业生在大东区人才中心推荐下,迈进沈阳黎民百姓商贸有限公司的大门,分别走上了采购员、电脑录入员、业务经理等工作岗位。他们也成了大东区推出“五项工程”助大学生就业的首批受益者。
开发岗位,欢迎来到基层
大东区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全年力争开发3000个岗位供毕业生选择,鼓励毕业生参加社区基层建设。同时减轻毕业生就业成本,全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面向高校毕业生实行全方位免费服务,包括免费参加现场和网上招聘活动、免费求职登记、免费参加普惠制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免费办理就业手续、免费提供创业服务等。
提升能力,见习就给补贴
全区在现有8家就业见习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再发展8家。凡安排大学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的单位,政府财政将提供每人每月350元毕业生就业见习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6个月。同时,以创业促进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今年至少要扶持100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帮助一批毕业生获得小额担保贷款。
搭建平台,对接讲究有效
区人事局上半年将组织区内有接收毕业生意向的用人单位到驻沈高校进行现场招聘,帮助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注重发掘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对毕业生的接纳能力;利用好6月4日市人才市场专门为大东区举办的汽车、机械、加工行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契机,促进相关企业吸纳优秀毕业生就业。
实施援助,保证困难家庭
凡是区内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都将纳入区政府就业援助工程,只要毕业生有就业愿望,区人事局将会推荐他们落实就业单位,年底前保证特困家庭毕业生百分之百实现就业。凡是接收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或见习的单位,均可获得市、区政府提供的毕业生的生活补贴。
开展培训,拓宽就业空间
将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纳入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依托大东区的高职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展面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心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拓宽自己的就业空间,进而保证学业与就业不脱节,有能力就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