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10名尿毒症患者因无钱治病组建自助透析室(图)
前天,本报报道了10名尿毒症患者因负担不起医院高昂的透析费,在通州区白庙村租房自建透析室一事。昨天下午,通州区卫生局向“自助透析室”下达了“予以取缔”的公告。昨晚,透析室的成员聚集在院子里,对未来充满担忧。
深夜入院核查
前晚9点多,通州区卫生局等相关部门来到自助透析室。
“谁是老板?”院子里突然进来十几个政府工作人员,问道。
“我们这里没有老板。我们在一起做透析,我俩跑跑腿,是无偿服务的。”魏强和陈炳志回答说。
随后,政府工作人员询问了自助透析室的发展始末及日常情况,并查看了医疗器械、记账本等物品。11点,工作人员离开。
魏强和陈炳志却再也睡不着。魏强起来吃了一片降压药,但血压还是高,头晕得很。“着急啊。虽然他们一开始说同情我们,但我们心里也不踏实。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对待我们?”
两人一直躺在床上商量。对于未来,他们没有把握。
贴公告取缔 昨天下午3点多,通州区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再次来到透析室,随同带来的,还有一份“予以取缔”的公告。
“经查实魏强等10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许可,从事血液透析的活动。上述活动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取缔。”随后,这份公告被贴在了透析室门口。
“那我们怎么办?”“带头的那个人只是说,这是第一步。政府会有安排的。你们都是外地的,我们不好说什么。”陈炳志抽着烟,愁容满面。
卫生局犯难 面对透析室的状况,通州区卫生局也犯难。在调查中,他们核实到该透析室建立的初衷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且确实出于生存所迫。“我们无权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但这样不规范的操作危险太大了,没有专业知识,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危及生命。”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还说,民间透析室的出现是民政、卫生、劳动保障各部门之间衔接不当造成的。因北京的相关保障措施周密,原本在此处参与透析的一名北京户籍人员已进入正规医院进行透析治疗,享受医保报销。现在此透析的均为河北、吉林、内蒙古的患者,但邻居城市或者各地间执法机构的“对口”工作仍未到位。
出路在哪里 “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安全,也想去医院,可是钱在哪里?”吴艳说。她已经三天没透析了,面色灰暗,身体浮肿。按周期,她今天必须透析了。
“能不能给我们先安排一家医院过渡一下?”她拨通了卫生局询问她时用的那个手机号,想试着问一下。电话通了,但对方摁掉了。再试,还是如此。卫生局工作人员走后,护士向魏强提出了辞职。从今天起,她就不做了。而房东崔先生昨晚也找魏强谈。“我的压力很大。已经来查过我的房屋出租证等东西了。肯定不能再久留了。”崔先生忧心忡忡地说,他急得两天都没睡好觉,喉咙都肿了。
“对于他们,我们已经很感激了。我们确实也不能再拖累他们。”魏强说。
昨晚,好几人都留在院子里住,不回家了。“我们不敢走,我们得看着那些机器。那就是我们的命啊。”李丽丹说。
对话
我们只是想活着 记者:接受媒体采访前,有没有想过会出现现在的情况?
魏强:当然想过。之前在三河,我们已经被取缔过一次,但我们还是相信国家会管我们的。这一点,我们一直抱有很大的希望。而且我们的现状也很难维持下去,钱始终是个难题。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帮助。
记者:现在卫生局要取缔你们,你怎么看?
魏强:下午他们来宣读取缔公告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这可能就是死亡的感觉吧。我知道这是卫生局的职责所在,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死亡。那三台透析机就是我们的肾。违规也好,违法也好,总得让我们活下去。
记者:通州区卫生局认为你们是外地的,应该由你们当地政府来管。
魏强:谁愿意背井离乡?但是让我们回家,也得让我们能承受得起医药费,能活下去。国家是个大家庭,有这么多孩子,不可能都照顾得很好。我们也能理解,我们也能等,但至少得让我们活着等下去。已经有很多人因为穷,等不起,就没了。
记者: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
魏强:我们就像蚂蚁一样。我们只是想活着。我们最希望的当然是高额医保。如果暂时达不到,那就先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我们的医疗条件不好,那就给我们提供技术和设施上的支持,让我们正规化。希望有一天谁都能透得起析。希望能等到那一天。 本报记者 沈佳音 李秋萌 周鑫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