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结束之后,为了延续奥运期间交通情况和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北京市决定从2008年10月11日至2009年4月10日,实行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措施。
在全国人民支持奥运的特殊环境下,奥运期间车辆单双号限行得到了首都民众的全力支持,对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作为一项政府强制性管理措施,在日常情况下继续实行车辆限行,一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针对限行政策的诸多质疑也时常见诸媒体和网络。
经过6个月的实践,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的超大城市来说,车辆限行的效果到底如何,限行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的必要性是“可以有”还是“真没有”,成为国内舆论普遍关心的问题。4月2日,这些疑问有了一个初步的解答,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限行期间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改善的评估报告。
2008年9月22日清晨,北京迎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解禁后的首个工作日交通早高峰。这是北京二环路的交通状况。新华社记者高学余摄
2008年9月22日早7时30分拍摄的北京西二环车流。新华网 文涛 摄
改善效果“真的有” 反映一个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交通拥堵指数是一个重要标准。它是反映拥堵程度、拥堵时间、拥堵影响范围及拥堵频度的综合指标,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在干巴巴的数字里融入了人们的出行感受。根据现行的标准,交通拥堵指数分为非常通畅(0至2)、通畅(2至4)、轻度拥堵(4至6)、中度拥堵(6至8)、严重拥堵(8至10)共5个等级。
报告中,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对6个月限行期间的北京城市路网交通运行数据、公共交通运营数据等多类数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果显示,限行期间,北京交通拥堵指数为5.15,属于“轻度拥堵”,比无限行期间7.54的“中度拥堵”有明显改善。
与无限行期间相比,限行期间北京市早高峰道路常发拥堵路段由422条减少为249条,拥堵里程由99公里减少为50公里。晚高峰常发拥堵路段由818条减少为555条,里程由177公里减少为110公里。而拥堵持续时间由7小时45分减少为2小时30分,其中“严重拥堵”时间由近2小时减为0,“中度拥堵”时间由1小时45分钟减少为45分钟,“轻度拥堵”时间由4小时15分减少为1小时45分钟。
2008年10月11日至2009年4月10日期间,北京市试行除公车外的社会车辆(含已办理长期市区通行证的外省、区、市进京机动车)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除外)。中新社发开元 摄
早高峰道路速度达到每小时25.2公里,比无限行期间提高15.6%,其中快速路和主干路速度分别达到每小时37.7公里和23.8公里。晚高峰速度达到每小时21.3公里,比之前提高了23%。北京市区全天干道车速提高5.5%,环路车速提高3.4%。对比无限行期间,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五环路内拥堵报警也下降了27.6%。
据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自限行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每天汽车尾气排放下降了10%,每天减少排放375吨。报告同时明确指出,空气质量的改善不只得益于限行措施,还有有利的气象条件、燃煤电厂改造、平房“煤改电”,以及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等措施产生的综合效益。
这位车主表示支持限行,因为自己“愿意用少开一天车的代价来换取另外4天能开的通畅一些”。同时,他表示,北京的交通状况就像一个瘫痪病人,需要长时间的治理,但是为了不至于马上瘫痪得不能动,只有采取限行的猛药了。因为至少限行后,车还能移动,虽然也很慢,但是如果不限行,几乎很快马路就将彻底变为停车场了。全文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