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渲染澳大利亚国内出现“反华”声浪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李渊 本报特约记者 陆家成 本报记者 李洁思
最近,在澳大利亚反对党的推波助澜下,围绕中国企业收购负债累累的澳大利亚能源公司等事件,澳国内出现一些反对声音。
法新社4月2日以“分析家认为:澳大利亚出现反华浪潮”为题写道,“中国对澳资源公司的大手笔投资招来了一系列批评,说中国对堪培拉的影响太大”。文章接着说:“澳大利亚人的对华态度与6个月前相比有天壤之别,当时澳大利亚的采矿业繁荣发展,这得益于北京对原材料的需求。有不少澳大利亚人认为澳大利亚的未来离不开中国。但随后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开始困扰澳大利亚,而中国经济在这场全球经济低迷中表现得相对强势。”
法新社进一步援引昆士兰大学国际安全专家安德鲁·菲利普斯的话说,澳大利亚人长期以来都对中国存有“种族焦虑感”,“政府需要在与中国更加紧密地接触和向公众保证澳大利亚不会受到北京的利用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以促进澳大利亚的长远利益”。
也有西方分析家认为,澳大利亚因中国对澳资源公司表现出兴趣就掀起反华浪潮恰好反映出“这个亚洲巨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日益上升的实力”。法新社援引外交政策分析家约翰·李的话称,这表明澳大利亚人“担心、偏执和仇外”,反对党甚至攻击会说汉语的陆克文总理是北京的“巡回大使”。约翰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权力转移明显离中国更近,人们开始担心这对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被视作是机遇,而现在则被视作既是机遇又是威胁。”
对于一些媒体所宣称的中国“入侵”澳大利亚,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章均赛4月2日给予了回击。章均赛在《澳大利亚人报》言论版的头条位置发表文章称,对于澳大利亚人近期的讨论,他并不感到惊讶,但他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无意“掌控”澳大利亚资源。章大使写道: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无论是国有的,还是私营的,都不会寻求控制澳大利亚的能源和矿业资源。“与其他国家的企业一样,中国企业也要追求长期的、合理的、可靠的能源和资源供应。他们的投资将帮助澳大利亚企业,保护当地就业,还可以帮助澳大利亚进入中国市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章大使强调,中国只是寻求在澳大利亚互惠的投资权利。他呼吁澳大利亚人能够以更“理性”地方式去看待中国企业的投资。他说:“比起情绪化的语言,我们更应该采取理性和全面的方式……缺少投资的贸易关系,将是跛脚的,也是不能持续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专家张洁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反华情绪绝不是澳大利亚国内目前的主流声音。张洁认为,中国企业收购澳大利亚资源类企业受到阻力属于正常现象,毕竟这些收购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因此,许多否定之声并非是冲着中国而来的,也不必将此扣上“反华”的帽子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澳大利亚问题专家郭春梅认为,目前澳大利亚主流意见是急需中国的帮助摆脱危机,澳大利亚今后的发展也对中国寄予厚望。澳大利亚企业界和政府最近纷纷表态,是欢迎中国投资澳大利亚的时候了。
郭春梅表示,澳少部分有反华情绪的政党以及西方媒体的炒作可能会挑动澳国内个别企业的贸易保护情绪,但不会影响两国关系大局。她呼吁,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不要把极个别的情绪放大为中澳两国的对立,不要让不理智的民族情绪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两国政府和两国企业界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