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4-09 03:08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制造打火机,可有的打火机不如国外的火柴值钱;制造纽扣,可纽扣却被国外用来做成品牌服装……这是实体经济中不少“中国制造”的特点:为国外做贴牌加工,出口的是类似纽扣这样的小零件,高附加值被国外挣取。
在文化制造业领域,近两年来也出现了缺乏自主品牌、只出口“零件”“为别人做嫁衣”的情况,被称作文化产业的“纽扣现象”。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下,改变文化产业的“纽扣现象”,到了需要破题的时候。
在文化界,不少人提起这样一件事。两年前,由国内优秀杂技团同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打造的一部剧目,由外方每年安排演出300多场,每场票房十几万美元,国内的杂技团每年拿到的演出费却只有60多万美元。
“一块金子,只卖出了铜的价钱!”天创国际演艺公司总经理曹晓宁说,“太阳马戏团凭借着享誉全球的品牌,拿到了高附加值;而我们辛辛苦苦打造的优秀剧目,却只赚到了辛苦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说,电影、演艺界普遍存在贴牌现象:一种是导演与演员是中国人,投资方与销售方是国外文化公司,利润大多让国外拿走;一种是国内只提供一些“零件”式的节目素材,节目编排与市场推广是外国公司,国内企业收益微薄。据文化部门提供资料,世界金融危机下,出现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减少、文化外贸受制约、出口萎缩,文化“纽扣”的危机更加凸显。
文化界人士认为,“纽扣现象”的困扰虽然在金融危机下凸现,可背后却是中国文化产品的深层次弊病:中间产品非终端化、低端产品不自主化、加工产品非品牌化。这种“替人做嫁衣”的问题,没有危机也迟早会暴露。
宁波市在文化产业现状调研中发现,从当地文化产业增加值看,生产企业多集中在加工复制环节,普遍存在上游原创不足、中游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下游市场营销能力不强的问题。
今年初,由中演公司与山东杂技团合作的综艺舞台剧目《中国风》,开始走出国门,在北美近70个城市进行商业巡回演出,令人欣喜的是,这台“中国制造”不但没有“散装销售”,反而集成了美国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演奏家等国际文化元素,为其所用。不难看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为中国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中演公司总经理张宇说,现在国外市场萧条,平庸的产品被挡在大门外,真正抗风险能力强的是有“自主品牌”的“满汉全席”,它们反而逆势而上。张宇认为,在金融危机下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变过去零散出击的单兵作战,实施联合“立体走出去”;二是改变过去“互挖墙脚”式的出口,不搞低端市场上的互相杀价;三是集成国内外多种资源,形成强大的民族产业巨人和市场主体。
研究人员认为,即使卖“文化纽扣”,也要提高附加值,重视知识产权,改变过去只卖制成品而忽视版权的情况。两年前,我国出口版权2000多种,引进版权上万种,这种无形资产上的“逆差”,是造成一些文化企业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新华社杭州4月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