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9日电 据上海外高桥边检消息,在长江口锚地经过36小时的等待后,“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将于明天早上8点准时靠泊其母港——位于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从而宣告其正式完成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回家。
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是于2008年10月20日从位于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8至2009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
外高桥边检站民警介绍说,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作为“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的母港,集科学考察船专用码头、物资储运、科考样品储存及展示、科考人员集结训练、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科研和国际合作平台等六大主要功能于一体,对其航行期间后勤保障、维护及科考人员的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为使130多名科考队员零等待通关,上海边检部门提前制定相关工作预案,“青年突击队”民警专门赴长江口为“雪龙”号及科考队员办理入境边检手续。同时,“雪龙号”靠港期间,外高桥边检站将加强对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的安全保障和巡查工作,确保“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的安全和口岸正常秩序。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基地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第25次南极考察正值第四个国际极地年,此次考察期间队员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该站于北京时间2月2日12时25分正式开站。昆仑站建成运行,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新跨越,也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它也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根据规划,3年至5年后,该将逐步升级扩建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此次科考还完成了南极中山站的改造,大大提升了中山站的科学考察能力,并作为昆仑站的前方保障基地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此次南极考察队还按计划组织实施了其他四十余项科学考察工作,包括:组织开展了南极冰穹A地区雪冰采样、天文观测、基础测绘等考察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山站区重力基准测量、卫星地面监测设施建设、南极下坡风结构现场观测试验等考察工作;组织开展了南大洋区域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南大洋碳同量观测、南大洋锋面过程以及普里兹湾海洋环流观测等考察工作;还在长城站区开展法尔兹半岛生态环境监测、长城站区1:500地形图更新等。(沈文敏张鑫鑫熊赣胜)
(责任编辑:孟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