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财政局工作人员承认存在问题
昨天上午,记者还电话采访了延安市洛川县财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她表示,针对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款是否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的问题,洛川县财政局只偶尔做过抽查,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证实,在直补款发放过程中确实存在“一折通”没有发到种粮农民手上的情况。
“有,我是前两天才听说的,有一个村干部,就是说存折在村委会干部手里拿一个存折,他没有发下去。”
延安市洛川县财政局的这位工作人员还说,在直补款发放是否到位的问题上,是各乡的财政所具体负责监管,那么乡财政所是否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呢?
记者:你说是乡财政所在监管,比如说折子有没有到农户的手上,是他们自己在做这个工作,是吗?
洛川县财政局工作人员:恩,是呀。
记者:他们都做到位了吗?
洛川县财政局工作人员:有的可能就没有做到位吧。
靖边县农民反映受到威胁
昨天下午,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种粮农民柏根盛再次给记者打来电话,他曾经因就直补款的事讨说法,肋骨和肩膀被打断。在电话中,柏根盛讲述了当天两次受到县乡领导威胁的的经过。
记者:是谁找的你?
柏根盛:生产队队长。
记者:找你是什么事情?
柏根盛:就说是县上下来人了,让我把那个农资综合直补的表拿去。
记者:让你拿到哪?
柏根盛:拿到乡上。说不拿来不行,不拿来就让派出所来抓你了。县上的,乡上的。他的意思是说怕我把那个表格拿到上面,如果让上面的领导知道,上面下来有人管,他们就有麻烦了。
社科院专家认为相关制度设计存在漏洞
为了加强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的兑付和管理工作,避免资金在下发过程中被截留,陕西省特别要求各地必须通过“一折通”向农民发放补贴款。而现实的情况是,即使是“一折通”,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平在接受记者时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相关制度设计仍然存在漏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平:
“这个政策从2007年开始选点试行到2008年进一步扩大,到今年加大力度,应该说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这件事我觉得也涉及到我们长期以来一系列惠农政策遇到的一个问题:这个政策有了,但利益到不了农民手里,这个问题很重要。
而我们的政策,主管部门往往出了一个政策以后注意了大的面上的统计效应,但是忽视了农民的个案的反应。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政策设计要有农民的视角,不但要有造福于农民的视角,而且要有让农民获得实惠的视角,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透明、公示应该进一步完善。
这种透明不是说让记者看,也不是说让城里人看,而是说让能直接受益的农民直接看到,而且政府应该对农民的申诉及时反应。这里面说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资金要造福于民,再一个我们的法律对惠农的约束也应该到农民。你现在看农业部的文件,财政部的文件都讲要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但是究竟怎么处理,按照法律怎么处理,不能仅仅按纪律来处理,这个我觉得还是不详细。
这种设计我们一般做可行性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这个项目的正当性,它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再一个,所有的当事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何从中渔利,如何从中捣鬼,对他们的防止,这是项目可行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般做项目可行性分A/B两个角色,A角论证这个项目的可行性,B角论证利益相关者如何违规操作,这方面,我觉得,对违规的制止和有效的矫正应该是我们这个政策制定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只要这个政策落实不了,又有人从中渔利,就说明我们政策的实施和监管有问题。
拿种粮直补来说,我们在三个层次上、方向上,技术上,程序上都要做到至善至美,而后两个,技术上和程序上,甚至可以说决定着方向上的成败。你方向上很好,但技术上或操作上难度大,成本高,流失多,不可控,那么他的方向上就被打了折扣。”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