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离省会合肥市最近的距离只有10公里,有5路公交车直通合肥市区,但是,即使在大建设伴生着大拆迁的背景下,去年该县到省集体上访还是实现了“零记录”,全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11%。
用肥东县县长杨宏星的话说,不是没有矛盾或是矛盾减少了,而是大量的矛盾在乡镇一级便得到钝化或是化解。
而在乡镇承担这一重任的就是遍及该县乡镇街道的综治工作中心。近年来,该县把整合乡镇资源,构建乡镇综治工作中心,作为加强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抓手,使基层力量由散到合,以综合治理为“圆心”,以基层各种行政力量为“半径”,画出一个个以乡、村为基本单位的“和谐圆”。
近日,合肥市在肥东县召开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现场会,把肥东的做法向全市各县区“复制”,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正在合肥乡镇街道全面铺开。
“我们为综治工作中心设计了建设标准,并纳入年度综治考核,决不能挂一个牌子应付了事。”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思松说,合肥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要达到“五有”、“六统一”标准。“五有”,即:有一定的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办公设施,办公场所一般不少于80平方米;有胜任中心工作的领导和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办事人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后勤保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规定。“六统一”,即:实行统一受理来访、统一分流矛盾、统一联调处理、统一应急处置、统一调配人员、统一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
多种基层行政力量“拧”成一股“综治绳” 在肥东县撮镇近500平方米的综治工作中心,记者看到,墙上挂有进入中心平台的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制作的功能标识牌、制度公示牌、工作流程门牌,方便群众办事。人员实行挂牌上岗,配有席卡、胸卡,实现了规范化办公、办事。
肥东县委常委、撮镇镇党委书记张生介绍说,为适应基层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需要,该镇围绕“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凝聚合力、构建大综治格局”的总体要求,在政府原有的组织框架内,不打破原有体制,以司法为平台、公安为中坚,以联席会议的形式把政法、综治、司法、公安、信访、法庭、安监、妇联、团委、民政、文化11个部门集于一体,调配整合力量,实行人员集中使用,统一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综治工作中心实行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由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具体分管。
“对一般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实行包保责任制;对辖区内的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统筹安排,实施部门联动,集中处理,避免部门单打一。”张生说,综治中心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中心各部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分析和布置综治工作。“综治中心就像是矛盾的集散地,在储存矛盾的同时,又是钝化、化解矛盾和回应群众诉求的应对中心。”
“在硬件建设上,更难的可能是人员和经费的问题。”肥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干文宏说,针对这道难题,肥东县可谓是“粮草先行”,先解决人员和经费问题。为此,肥东县委常委会决定,在乡镇增设综治办主任职位,明确为副科级岗位;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按1:1配套的办法,以奖代补投入资金216万元用于国债所和综治工作中心建设。
并明确要求各乡镇把综治中心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日常经费开支上,乡镇党委政府对综治工作经费实行优先保证,实报实销,从而确保了中心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有了肥东的成熟做法,合肥市在各县区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上可谓“势如破竹”,综治工作中心建设迅速铺开。各县区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同时,基本上通过有效整合,将综治、警务、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力量整合起来,由中心统一组织、协调指挥,改变过去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状况。在综治中心这个平台上实现资源、信息互补共享,力量、经费、信息和工作环境中形成“大兵团”作战的整体优势。
“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当前摆在乡镇、街道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恰恰是转变服务理念,与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与政府的服务理念是相符的。”合肥市副市长卢仕仁说,在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中,既要克服花拳绣腿只为看的问题,也要避免貌合神离各干各的问题,注重在制度上有保障、在整合力量上见成效。
五联机制借力发力形成“1+1>2”的合肥效率 作为合肥市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的“蓝本”,肥东县不仅在硬件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在综治中心如何开展扎实有效工作这个“软件”上也进行了多重创新。合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文涛说,“肥东标准”已经被认证为“合肥标准”,应用于合肥各县区的综治工作中心。
这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都实行“六统一”工作法,形成以“联席会议”为统揽、以“五联机制”为保证的运转状态。联席会议制度每半月召开一次,对本乡镇当前治安形势、信访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调度。“五联机制”是以联调机制保证矛盾排查工作规范化;以联防机制保证治安防范工作制度化;以联勤机制保证综治中心工作高效化;以联治机制保证集中整治工作社会化;以联创机制保证平安创建工作网络化,实现基层综治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其中,联治机制要求,中心每月对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突出的村(居、社区)、场所、路段、单位,实行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和定整治期限的“三定”措施,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排查问题能及时,整改整治能到位,不留死角和隐患,实现对社会面的有效掌控。
一组数据可能对“五联机制”更有说服力。据统计,肥东县刑事案件发案由2006年的2434件下降到2007年的2119件,2008年再降为1142件;治安案件也由2007年的5692件降到2008年的3220件,降幅均在50%左右。
“在综治中心,群众不会找不到人、找不到门,只要群众有诉求,就会件件有结果,件件有答复。”合肥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关任伟说,综治中心会对来信来访或者电话媒体反映的问题统一登记,不压、不漏、不丢失,填写情况报告表,办结后填写情况处理报结表,统一归档,避免了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
杨思松对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可谓“一见钟情”。他认为,综治工作中心只是一个工作平台,不列入乡镇(街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序列,编制性质不变、人员隶属关系不变,既回避了编制这个令党委政府谈起色变的难题,又能使基层行政力量和资源为综治所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综治工作缺人缺钱的瓶颈问题。
“从已经显现的成效看,综治工作中心不仅会成为矛盾纠纷调处的集散地、群防群治的指挥中心,还会成为社情民意反馈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杨思松认为,综治工作中心就是要凝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拧成一股绳,把条条的职能放大,形成“1+1>2”的效率,优化和丰富综合治理的内涵,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为了推动合肥各县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合肥市综治委下发了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综治目标管理和平安建设的动态管理,对于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不达标的,不能申报;对于已是平安乡镇街道的,取消其平安乡镇(街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