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华英才半月刊 > 最新消息

刘心武:林大哥的三句话

  0903 刘心武

  《文艺与潮流》

  引题: 我与林大哥,相异之处实在太多;我写出的东西,与他写出的东西,风格尤其大相径庭。可是这些年来我从他那里,真学到不少的东西,这是真话。林大哥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的艺术骨气。

  提语: 林大哥攻短篇凡四十余年,红是红过,却总未大红过,更未紫过。对他的误解、误读乃至于误会,从未间断过。说他“默默”,过头了,说他“埋头攻艺,锲而不舍”,应属恰切。

  大标题 林大哥的三句话

  文/刘心武

  今天细翻《随笔》第四期。封二上是陈振国画的林斤澜像,说实在的,不怎么像;画像下有林大哥的话:“这山望着那山高,望山跑死马,山不转路转,我以为都是人生格言。”这话我读着如闻其声。

  1978 年,那时我在北京人民出版社(今北京出版社)参加《十月》的编辑工作,如今《十月》是个知名度很高的文艺刊物,有人封了四种大型文艺刊物“四大名旦”的称谓,《十月》列于其中(另三种是《收获》、《当代》、《花城》;这话茬大约出在十多年前,其实后来居上者很多,如《钟山》、《小说界》,这些年势头甚健)。

  记得《十月》 创办于 1978 年10月,当时正值“文革”后的荒芜期,全国尚无大型的文学刊物恢复出版或新创刊,《十月》的赫然出现,令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无比兴奋;但由于当时尚无刊号,头几期都是作为“十月丛书”出的,各辑厚薄不一,创刊号的《十月》封面十分漂亮,我以为就是搁在今天,与任何刊物的封面装帧相比,都不会逊色。它在乳白的底子上,凸印出银白色的盛开梅枝,“十月”两个字用鲜红叠印,显得既华贵又雅致。

  《十月》办起来了,稿源便需丰富,我当时分工管小说稿,于是除了向当时颇活跃的一些作者约稿,也产生了“寻觅老手”的想法。当时我也算是青年编辑,思想比较解放,作法也比较大胆,虽然那时王蒙、从维熙等1957年的错划都还未予改正,编辑部内外也都有人劝我采取“一慢二看三通过” 的态度,“不要急着找他们”,我却认定“是公民就可以去跟他们约稿”。 因此力主要把这些多年不露的小说能手都发动起来,拿到他们在崭新的历史时期的崭新作品,以光《十月》版面,以飨《十月》读者;编辑部中与我共鸣者甚众,领导也同意,于是我便去找了刚从新疆回来暂住招待所的王蒙,刚从山西回来与母亲儿子共睡一床的从维熙(头一回去他恰好折回山西办手续去了)和别的几位。

  我“文革”前就很注意林斤澜的小说,因此也提出来一定要找到他,拿到他的稿子。当时北京市文联也还没有给他落实完政策,那我们不管,我们希望立刻拿到他的小说,立刻发表。头一回找他,是我的同事,一位比我更年轻的女士去的,她回来后很是兴奋。兴奋的原因之一,是她发现林斤澜正在写作——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用一把旧木椅当桌子。林斤澜听说约稿,答应写完给我们看看;之二,是她发现林斤澜“远看像赵丹,近看像孙道临”,也就是说,居然是个美男子。听她这么一说,我很快就自己跑到林斤澜家去,一为取稿,一为亲睹风采,谁知这一去,迤迤逦逦十六年过来了,我对林斤澜,大哥相称!

  在我心目中,林斤澜与俄国的契诃夫很相似。他不写长东西,专擅短篇小说的创造。林大哥最长的一篇小说,大概是《满城飞花》,算是个中篇吧。那是以他爱女林布谷大学毕业,自主地走向生活为素材写成的。调子很明朗,不怎么“怪”,因而也就似乎并不怎么能代表他的风格;他另外的较长作品,如早期的《台湾姑娘》,1978年“复出”的《竹》,字数大概也都两万多而已。所以刊物发表时,也都还列在短篇之列。另外,知之者可能不多,林大哥发表过若干剧本,好像他出的头一本书,就并非小说集而是剧本集。他的剧本风格也很怪,所以至今未有被搬演于舞台过。契诃夫也是除了小说,擅写剧本,而且其剧本也一度被人所不理解,要不是遇上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丹钦柯,恐怕也永难搬上舞台。我在 1980 年曾写过一篇文章,说林大哥的小说是“怪味小说”,我满以为我的这一“恶谥”会流布开来,却不曾想反响寥寥。

  我知道我把林大哥比之于契诃夫,很多人心里会不服(嘴里大概不好说什么),可我确实是个林氏“怪味小说”的偏爱者。依我想来,整体的契诃夫固然高不可攀,单篇而言,林大哥的造诣,确不怕与契氏的某些篇什相提并论,如“矮凳桥风情系列”中的《溪鳗》。

  但林大哥攻短篇凡四十余年,红是红过,却总未大红过,更未紫过。对他的误解、误读乃至于误会,从未间断过。说他“默默”,过头了,说他“埋头攻艺,锲而不舍”,应属恰切。

  林大哥眼高,从他近两年在《读书》上所发出文章,能看出他对非艺术因素介入、干扰艺术的深恶痛绝,他是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人,总在那儿盯着“艺术高峰”,此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但真达到“登峰”(且遑论“造极”),谈何容易!只有拼命地奋斗,故又曰“望山跑死马”,但到头来林大哥还是乐观的,艺术家忠于艺术,忠于艺术的本性、本质、本色,到头来,艺术这条路,通向高峰的路,还是可以走通的——所以最后又说“山不转路转”。

  林大哥的“怪味”,其实恰是艺术“正宗韵味”之一种。他的为人,经我这些年身受心领,更没得说,我是由衷地钦佩、膺服。我与林大哥,相异之处实在太多;我写出的东西,与他写出的东西,风格尤其大相径庭。可是这些年来我从他那里,真学到不少的东西,这是真话。

  林大哥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的艺术骨气。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从维熙 | 林斤澜 | 刘心武 | 王蒙 | 林大哥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