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4岁少女写10万字小说 出书无门当街哭泣
为什么写小说?
“写小说会上瘾,一旦开始,就无法停笔。”
为什么想出书?
“出书能挣钱,为清贫的家境带来些补贴。”
“有时候远离才是永恒的接近;可以玩人生,可以玩世界,却永远无法玩赢真心的感情……”很难想象,这是出自14岁的初三学生余蕾的一部10多万字校园小说《青春匆匆醉红颜》里的文字。“我写书,就是想挣钱。”余蕾说,她梦想自己这部费时一年写成的小说能够出版,梦想自己的写作能够获利,能够为清贫的家境带来些许补贴。
然而,令余蕾始料不及的是,她的小说出版无门,而自费出版则要支付数万元出版费,“这无疑是天文数字。”昨(29)日,余蕾抱着厚厚的书稿,在成都的街头哭泣,“写作、出书,我是该放弃,还是该坚持?”
小镇少女
一年写下10万字小说
白色的卡通T恤,七分裤,运动鞋,一身稚气的打扮。年仅14岁的余蕾,以及她的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青春、羞涩”。昨日,记者见到余蕾时,她依然眼眶泛红,脸上的泪痕清晰可见。“有时候远离才是永恒的接近……”很难想象,如此细腻、多情的文字能出自这么一名小女孩之手。“青春是一种美好的记忆,我喜欢把自己的感情、成长融入小说中,小说里的人物是我情感发泄的载体。”捧着自己的小说《青春匆匆醉红颜》,余蕾显得有些腼腆。
“写小说会上瘾,一旦开始,就无法停笔。”余蕾说,她是从去年暑假开始构思小说的,构思用了一周时间。这之后,她将自己平时的休闲时间,全部用在了写作上,直到今年7月20日,余蕾10余万字的小说才终于完稿。“事实上,有很多次,我都想放弃。”说这话时,余蕾的脸上突然多了一些无奈,“因为我几乎没有什么休闲的时间。”原来,家住仁寿北斗镇的余蕾,父母均在外打工,家中仅有年近八旬的奶奶和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因此,照顾家庭的重担便几乎全部压在了余蕾的肩上,“平时上学我不能写,我只能在放暑假时写。”然而,一到暑假,大量的家务活和农活又纷纷涌向余蕾,“很多时候,我都是刚放下镰刀,就拿起了笔。”
当街哭泣
无力支付数万元出书
小说,记录了余蕾情感懵懂的历程。一年时间,3本厚厚的书稿写成,余蕾已经忘记,她到底用掉多少支笔、有多少个夜晚挑灯疾书。因此,在写下最后一个字合上书稿时,余蕾也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在升入高中之前,将自己创作的小书出版。然而,经过多方打听后,余蕾发现在家乡小镇寻求出版自己小说的渠道,犹如一个遥远的梦。
于是,余蕾抱着自己的书稿独自来到了成都,试图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遗憾的是,她的梦想被彻底粉碎:自费出书要支付高达数万元的出版费。显然,这对仅靠父母在外打工维持生计的余蕾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几万元!我听到这个数字后几乎昏了。”走出出版社的余蕾,除了哭泣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别的途径宣泄内心的伤感,“写作、出书,我是该坚持还是放弃?”
对话
我想靠写作挣钱
“我喜欢写作,但是我的写作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我想靠写作挣钱。”在与记者对话时,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余蕾话语中多了一份沉重: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家境的贫寒,让她渴望自己的小说能够给家庭带来经济利益。
记者:你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余蕾: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出书挣钱。不时看到某个少年作家,靠着一本书就有大笔的收入,我就想自己也能写,为什么就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于是,我就开始写小说,父母也很支持。不过,现在看来,我的小说不仅不能为家庭创收,还得为它的出版付出一笔巨额出版费,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打击。
记者:你马上就要上高中,如果小说不能出版,你会因此而分心,影响高中的学习吗?
余蕾:写小说时我没有分心,最后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因此,我相信不管结果会是怎样,我都会调整好状态升入高中学习。不过,以后,我还是会继续自己的写作之路。
观点
不能说坏 也无法说好
“14岁的孩子写下情感小说,这不能说坏,也无法说好。”对于余蕾和她的小说,四川省社科院胡光伟教授有着自己的看法。胡教授说,作为“90后”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像余蕾这样的农村留守少年,她更早地看到了生活艰辛的一面,导致她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敏感,因此,更加刺激她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到小说中,因此,她写小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余蕾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0多万字,这样的坚持的确难能可贵。”不过,胡教授也表示,郭敬明、韩寒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希望中学生不要随意模仿,“毕竟借写作‘一举成名’并获利的人太少。”(记者张燕摄影方炜)天府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