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铭记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一周年 > 汶川地震一周年最新消息

汶川地震科研工作备受质疑 重大科研项目启动

  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启动

  徐锡伟告诉本刊记者,这一年中,除了到震区进行地震地质调查、考察收集资料外,他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还承担了两个大的科研项目:一是《汶川地震断层及发震机理》。

这是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台湾李国鼎基金会分别资助、两岸正式开展的第一个有关汶川地震的重点科技合作项目;二是财政部专项《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震害防御能力建设,并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平台。

  据介绍,全球地震可分为板块边缘地震和板块内地震两大类。而地震灾害绝大部分来自板块内大陆地震。我国大陆地处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接部位,发育着众多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大,地震灾害严重。历史上记录到的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与这些活动断层密切相关。大量的震例表明,活动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沿断层线的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地大于断层两侧的其他区域。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从土耳其、台湾地震造成的损失分析来看,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保证城市安全、抗御地震灾害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强探明城市地下活动断层的分布及其危害性评估工作。”

  鉴于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大陆严重的地震灾害现实,活动断层填图与探测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006年颁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提出,要“继续推进活动断层调查,实施中国大陆活动断层填图计划,编制1:50万数字化中国大陆活动断层分布图、1:25万主要活动构造区带活动断层分布图和局部重点段落的1:5万活动断层条带状填图”。

  徐锡伟告诉本刊记者,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系列大地震的发生,美日等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活动断层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重要性,相继实施了与活动断层相关的减灾项目,试图通过对有潜在发震危险的活动断层的调查与探测,更合理地进行国土规划和抗震设防,减轻城市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

  在活动断层研究领域,中国存在明显差距:由于过去对活动断层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国尚未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与地震构造探测工作,对活动断层的分布缺乏全面了解,对其发震危险性没有作出科学的评价,没有对全国范围内最新获得的非常有限的活动断层基础数据及时汇总;现有的成果难以编制中国大陆活动断层分布图,供国土资源规划和国家制定各种减灾对策使用;缺乏相关活动断层基础数据库及社会服务系统,不足以为政府和社会利用,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徐锡伟认为,通过《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这一为时5年的科研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在活动断层领域的研究空白,还可以使年轻的科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培养一批博士、硕士等专业技术人才,为防震减灾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宝贵的人才储备。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搞地震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但同时也应在政策层面提倡和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路探索;应真正摒弃学术偏见,形成科研合力,共同为中国的地震科研事业作贡献。

  《瞭望》新闻周刊获悉,中国迄今已建立了1200多个地震监测台站,布设了总长度达数万公里的流动测线,建立了近万个群众业余监测哨,覆盖全国、现代化的地震观测网络初具规模,有关地震的一系列研究项目业已陆续启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库地震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及“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是国家全额拨款的研究项目,它们已于今年2月下旬获科技部批复。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已于4月27日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的验收。目前该系统能同时处理国内外1000多个台站的实时数据,具备了对国内大部分地区M≥3.5级(M代表“震级”,以下同)、周边M≥5.0级、全球M≥6.0级地震的自动速报能力,该系统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自动地震速报技术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后进入实用化阶段,将大大地提高地震速报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为开展地震应急救灾、减轻地震灾害赢得宝贵的时间。

  “入地”计划拉开序幕

  今年4月22日是第四十个“世界地球日”,这一天,由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构思、策划的重大科学计划“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计划——“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2008~2012)”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入地”计划拉开序幕。

  据这一专项的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研究员介绍,开展“地壳探测工程”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活动过程与动力学机制,把握地壳活动脉搏,开辟深层找矿新空间,为国家安全了解深部物性参数,为实现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重大突破、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全新科学背景和基础信息,全面提升地球科学发展。

  董树文认为,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对资源需求急速增长,地表或浅层矿产发现的机会越来越小,资源勘查走向深部成为必然。开展地壳探测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资源的迫切需求。然而,迄今人类通过打钻直接了解的地下深度仅有12公里,相比6378公里地球赤道半径,科学家对地球深部的认识仍然“很肤浅”,“还不如对茫茫太空的了解”。

  欧美等国早已开展了“入地”计划。美国在1970年实施此项计划,现已进入第二轮地壳探测。通过第一轮探测,美国制作出了美洲大陆6万公里地壳的反射地震剖面。而中国现在通过该方法完成的剖面只有4500公里,是美国的1/15,英国的1/8,俄罗斯的1/5。

  董树文认为,深部探测水平的落后是中国地学研究水平、资源探测技术、灾害预报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在解决资源问题的同时,了解地壳深部结构,分析深部的动力过程,探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动力因素,已日益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大陆内部的地震十分活跃,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足以警醒世人。此外,活火山结束休眠期、重新活跃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据了解,本次启动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为期5年,主要任务是为“地壳探测工程”作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进行一些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积累数据,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专项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管理,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实施。目前,已有12位院士、120多位教授和研究员参加该专项研究。

  “4月22日启动的首批1/3课题属于委托课题,由中科院、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等单位承担。其余2/3的课题都将以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董树文介绍说。

  资料表明,中国拥有全球最复杂的岩石圈结构:位于东部的岩石圈厚度只有70~100公里,是全球最薄的岩石圈,但西部却达到200多公里;东部的地壳厚度仅有30公里,但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壳达到70公里。“在这样的复杂结构下,深部探测必须做试验和示范工作”。

  据介绍,“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包括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研究、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以及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等8项内容。

  董树文认为,深部探测专项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地球科学已经进入到深部探测时代。建立起来的有效、可行的技术组合将为“地壳探测工程”提供技术准备,推动我国深部探测和超深钻探技术发展,缩小与国际地学发展的差距,并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一页] [1] [2]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锡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