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鼠洞中掏民国“身份证” 采用“指纹识别术”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临桂讯 (记者赵敏 通讯员莫喜生)5月16日,临桂县两江镇油麻街村民周新发在建房挖地基时,从老鼠洞里掏出一捆民国时期的文书。它表明,当时的居民“身份证”采用简易“指纹识别技术”。
5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油麻街。有村民说:“周新发把这些文书当宝物一样,夹在一个新买的本子里,每天出门时都揣在身上。
周新发小心翼翼地翻出文书对记者说:“你瞧瞧,这些文书在老鼠洞里至今已沉睡了70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周新发称,5月16日上午,他在一堵泥墙中的老鼠洞里发现,这些文书被卷成圆柱状,用绳子绑在一起。掏出来一看,有“国民兵身份证副证”、“国民政府印花税票”、“广西省普通营业税税款收据”、“壮丁免役证书”和“圩民疏散证”5种文书。
记者看到,几种文书的纸张大小不一,而且加盖有印章。
其中,“广西省普通营业税税款收据”是一张发黄的公文纸,字体为毛笔书写的行楷,营业者姓名是“黎建坤”,加盖有“临桂县税务局两江办事处”的蓝色印章;“国民政府印花税票”上,有一把用毛笔画的大“×”;“壮丁免役证书”和“圩民疏散证”均是用毛笔在棉纸(宣纸的一种)上填写。
最为有趣的是“国民兵身份证副证”,上面填写的主人是黎天寿,所设内容有年龄、籍贯、家属、职业、面貌、身长、特征、箕斗、身份证字号、收缴和发还日期等栏目,加盖有“临桂县国民兵团渡头乡部队”的红色印章。“面貌”一栏则填着“東瓜脸”;“箕斗”一栏填着:“左○××○○,右○×○○○”;“身长”一栏则填着“壹尺陆寸贰分伍”。
周新发的邻居黎才桂是一名83岁的老人。黎才桂说,他有个已去世的叔叔名叫黎建坤(乳名黎天寿),这些文书应该是他叔叔早年的资料。他记得,抗战时期,他叔叔在油麻街开店,为躲兵役花钱买了免役证书,还办理了疏散证。据黎才桂介绍,“国民兵身份证”是给成年国民颁发的身份证明。而当时照相技术尚未普及,查验手纹箕斗是检验持证人最科学、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填证时要将持证人的十个手指一一看过,“斗”纹划“○”,“箕”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