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原来很动人的歌,大人一唱,故作天真,就失去了童真童趣。”看了刚刚举办的一场优秀少儿歌曲音乐晚会,词作家黄奇石由衷地感到,写一首好歌难,写一首好的儿童歌曲更是难上加难。“无论创作还是表演,无论唱歌还是跳舞,我们应该记住的一点是:切忌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他说。
一首好儿歌往往能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代人的成长。我国目前有两亿多儿童,但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人员却少得可怜。如今,在曾写出经典儿歌的老一辈作曲家的身后,中国儿歌越来越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面对孩子们满口的“成人调”,面对家长的担忧、老师的焦虑,对中国儿歌界乃至于整个歌曲创作界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正在一些音乐人的头脑里凝聚。
在那场晚会演唱的23首歌曲里,既有流传了几代的经典老歌,也有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发起的“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实施以来新创作的、广大青少年较为熟悉的《春晓》、《青春舞台》等新歌。可以说,这台晚会是对中国优秀少儿歌曲的集中回顾和展示。可在黄奇石看来,前半场从《春天在哪里》、《小燕子》到《我爱北京天安门》、《闪闪的红星》,曲曲动听;后半部分的歌曲相比起来则弱了一些。“差距主要源于是否有童真、童趣、童心,儿童歌曲难写就难在这一点。许多艺术大师终其一生,追求的就是这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分钱》,今天听起来依旧亲切上口。随着这首歌的作者、“一分钱爷爷”潘振声的去世,许多人不禁感慨:《一分钱》充满了童趣和符合少儿心理的场景情态,如今,这样的儿歌实在太少了。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在很多小学里,一曲《真心英雄》被“小编剧”篡改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灰色童谣”,那些课本上的传统儿歌更是不能幸免。而在不少幼儿园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爱情鸟》、《大花轿》等都市情歌的曲调也被老师大胆“拿来”,不断推出“幼儿版”。
已经工作了9年的北京市第六幼儿园教师赵燕燕说,在为孩子选择歌曲时,她发现,贴近生活、有故事性和鲜明动作形象、符合孩子想象的歌曲,孩子特别喜欢,也能够模仿,“现在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的歌曲很少,新歌更少。”
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认为,如今的少儿歌曲过于成人化、通俗歌曲化,童真、童趣、童心正在远离孩子们的生活,《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流行歌曲成了这些稚嫩的口中唱出的“主旋律”。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少儿歌曲因其普及面广、寓教于乐、易于接受等特点,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优秀少儿歌曲匮乏的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据了解,为期5年的“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已先后征集了上千首少儿歌曲,推出了30首优秀推荐作品,举办了两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及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推广活动。同时,一批优秀的少儿歌曲在广大未成年人中产生了积极反响。
现在并不是没有人创作儿童歌曲,甚至可以说,儿童歌曲创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荣过。但是,为何没有新的儿歌被传唱?
在日前由中国文化报社举办的“优秀少儿歌曲创作推广理论研讨会”上,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室编剧、中国音乐文学会副秘书长杨启舫指出,少儿歌曲应该从源头的创作抓起,“少儿歌曲也是产品,与其一厢情愿地去推广,不如找准市场让大家抢购。”杨启舫分析说,现在的少儿歌曲创作出现了两个极端,除了习惯以成人的心理来揣摩孩子在想什么,还低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欣赏能力。“为什么以前的很多少儿歌曲能够在孩子中间广为流传?因为这些歌大都简洁明快、短小精悍。为什么周杰伦的《东风破》、《菊花台》成了孩子们MP3里的必备曲目?因为歌词把古词的意境与现代思维融合得恰到好处。”
“不能说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儿歌了,只能说现在能让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太少了。”一些专家指出,主题单一、注重教化、不贴近生活也是造成儿歌与孩子们疏远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我们的儿歌,几十年来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多首,小学五六年级的音乐教材还是十几年前的,这怎么能够提起孩子们的兴趣呢?而一些新儿歌明显有说教的倾向,与儿童的心态距离甚远。
而贴近时代、贴近孩子,不是几次简单的“采风”就可以做到的。现在,全国没有一所专业艺术院校开设儿童歌曲创作专业,创作者常常苦于摸不着门道。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表示,儿童歌曲创作长期无利可图也是令儿歌创作陷入创作困境的原因之一。目前,为歌手创作一首流行歌曲,创作者往往能拿到上万元稿酬,而发表一首儿歌稿酬只有三五十元,“对儿歌没有足够的热爱和奉献精神的人,不可能长期埋头创作儿歌”。
目前,全国音乐广播电台多达百余个,每个音乐电台都有通俗歌曲“排行榜”、“风云榜”、“榜中榜”,却没有属于孩子们的排行榜,少儿歌曲的奖项越来越少。电视台每年通过各种晚会节目推出的歌曲有上千首,但其中的儿歌少而又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