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业内人士揭求职黑中介骗术:“小姐”无限供应

2009年05月29日00:5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一家自称有特殊服务小姐的黑中介老板,在跟客户谈价格和条件。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摄影 郭柯堂
一家自称有特殊服务小姐的黑中介老板,在跟客户谈价格和条件。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摄影 郭柯堂

在“四X招聘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给记者查找工作。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摄影 郭柯堂
在“四X招聘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给记者查找工作。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摄影 郭柯堂

在新市墟的半条街上随处可见大红的招聘信息,非常抢眼,派发传单的职介所工作人员频繁地向行人强塞招聘信息。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摄影 郭柯堂
    在新市墟的半条街上随处可见大红的招聘信息,非常抢眼,派发传单的职介所工作人员频繁地向行人强塞招聘信息。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摄影 郭柯堂

  正经工作没几个“小姐”无限量供应

  记者亲历求职黑中介 业内人士揭骗人伎俩

  上月,央视曝光了新市墟职业中介的一些违法行为。在此前夕,本报记者就已在新市墟进行了长达两月的暗访,发现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之前媒体所曝光的。

  一家职介中心位于新市墟某一幢大楼的楼上,每天招工的人、找工的人川流不息。介绍工作,先要收取不菲的“存档费”,而所谓的“存档费”也不一样,多的400元,少则100元;而且完全不看求职者的学历和从业经验,将求职者盲目推荐给一些小工厂、小公司,有的甚至是非法机构。连续几个月来,记者通过亲身体验,并找到一些在该职介登记交钱的求职者,发现他们有的至今还没有工作,每天坐吃山空;有的找到了工作,却是自己找到的,和职介没有任何关系。

  更为蹊跷的是,这家号称正规中介机构的公司,还“为港澳酒店介绍小姐,月薪数万”,而提供“介绍小姐”业务的职介中介在新市墟还有多家。

  劳动部门提醒求职者,找工作时一定要去正规职介,千万不要去一些不合规范的小中介机构,更不能去黑中介,以免上当受骗。

  一条街十家职介所

  多数无挂牌无收费公示

  春节过后,记者接到了好几个报料电话,称在职介中心交了钱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想退钱又被拒,这些投诉电话的内容都针对同一家中介机构。

  根据报料人提供的该“招聘中心”的电话,记者拨打多次后,终于打通。一名女子在经过一番询问和试探后,邀请记者来新市墟,她说,公司总部就在新市墟。

  2月3日下午,记者第一次来到了新市墟,看到这里每条街巷都人潮如涌,过街天桥上贴满了招聘信息,地面上各种刻章、办证的红色小卡片散落一地。在短短不足百米的道路边,“定居”了将近十家“招聘中心”。每家招聘中心的门口,都游走着一群青年男女,手中拿着花花绿绿的传单,上面印着一些招聘信息,看到行人走过,就塞进手中。而行人一旦接受了这些传单,就会被热情地劝进“招聘中心”。

  走遍新市墟这些职业介绍中心,除了团市委办的职介机构和少数职介所,大部分职介所都没挂出《职业中介许可证》、工商执照、税务证以及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而且这些职介所里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佩戴工作牌。

  记者暗访亲历求职招聘

  搵工?高薪搬运工、骗子公司任选

  招人?“小姐”全年不限量供应

  按照此前电话内容,记者来到了报料人所提供的这家位于新市墟的“招聘中心”,并且在该中介的介绍下,连续“应聘”了好几个“工作岗位”,有的招聘时虚开“高薪”承诺,有的工厂疑似“黑工厂”,有的岗位还是已经被告的骗子公司……

  在这家名叫“四X”的“招聘中心”门口台阶上,一台音箱反复播放着:“本公司是经过市工商局和市劳动局批准的正规职业介绍中心,已为万名人才提供了工作机会……”沿着逼仄的楼道上到三楼,记者看到两边墙上张贴着招工启事,而此前被各家媒体曝光的“大块金投资有限公司”赫然名列其中。大厅里人头攒动,有几十名找工者。靠墙摆放着六张桌子,六个工作人员都在忙忙碌碌。

  排了几分钟队后,一位李小姐接待了记者。她说:“先缴纳100元,公司会为你提供两个月的介绍机会。”记者交过了100元钱,李小姐便给了记者一张收款收据,项目一栏写着“存档费”。拿着这张收款收据,记者和几名同样交过钱的男子,趴在里间的一张桌上填写“个人资料表”。这张印制粗糙的表格上仅有姓名、性别、籍贯、身份证号码等几项内容,连学历、工作经历等都没有。

  第一份“工”

  介绍“高薪”搬运工

  应聘工资缩水近两倍

  记者问李小姐什么工作能赚到很多钱,李小姐便推荐记者到一家公司做搬运工,“好好干,一月最少3000元。”她说。

  当天下午,按李小姐提供的介绍信,记者找到了位于荔湾区的一家搬运公司,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穿着黑色制服,很有整齐划一的感觉。

  在公司人事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四名男子正在接受面试。记者趁机在旁翻看登记信息,发现当天来该公司应聘搬运工的有四五十人,另外还有几人应聘保安;算上前几天登记的资料,前来应聘搬运工的足有上百人。

  记者面试时询问搬运工的工作情况,工作人员说:“两班倒,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休息两天,每月工资1200元。”记者问:“这么累,才给这点钱?能不能多给点?”工作人员回答说:“1200元,已经不少了。工资不会增加的。”另一名工作人员问记者:“以前有没有做过搬运工?”记者摇摇头,这名工作人员就毫不通融地说:“没有从业经验,我们不要!”这家搬运公司就是“招聘中心”介绍的能有3000元月薪的“好工作”。

  第二份“工”

  介绍郊区偏远工厂

  试工没钱旺季不准辞职

  次日早晨,记者回到新市墟,在该“招聘中心”换了一张“介绍信”后,坐车前往白云区神山镇的一家工厂。

  从神山镇下车,记者搭上一辆摩托车,摩托车在乡间小路上拐来拐去,有几次差点掉进池塘。大约行驶了半个小时,摩托车在一个独立的院子前停下来,司机告诉记者就是这里了。

  这家工厂的四周都是田地和菜地,大门紧闭仅开着旁边的小门,外面没有挂任何的牌子。门口处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后坐着一名中年男子,他所戴的胸卡上的工作部门一栏写着“财政部”,他还兼职门卫。

  这位“财政部”工作人员介绍说,工厂的作息时间是: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1点到6点上班,晚上7点加班。至于加班时间的长短,以订单为准,一般到凌晨12点,活多时会延长,“工资实行计件工资,每月可以拿到1200元。每天扣除伙食费3元。”

  这位工作人员很热情,他邀请记者参观厂房。厂房里,十几名20岁左右的工人面无表情地工作着,有人来了头也不抬一下。厂房地面肮脏不堪,堆满了废弃的边角料。一名染着金黄头发的男孩坐在地上休息,遭“财政部”工作人员的厉声呵斥,他讨好地笑着站起来工作。

  走出厂房,工作人员拿出一张表格让记者签字,表格上写着“进工厂5天内为试工,没有工资;一月内为试用期,拿试用期工资;每年4月到8月为销售旺季,不准辞职”。

  第三份“工”

  介绍“品牌公司” 竟然已因骗财被告

  第三天,记者再次来到“招聘中心”,找到开介绍信的黄小姐,并自我介绍说自己大学毕业,在证券公司工作过,想换个工作。记者指着墙上的招聘启事问:“这家大块金公司还在招人吗?”黄小姐点点头,然后在电脑前忙碌了一番,拨打几个电话号码,均被告知“已过期”或“已停止”。她摊开双手说:“这家公司无法联系,我另外给你找一家投资公司吧。”

  “大块金投资有限公司”臭名昭著,此前该公司承诺会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开办金矿,数以百计的退休老人把养老钱交给了这家公司,但这家公司在一夜间人去楼空。近日,该公司已被退休老人们告上了法庭,各家媒体跟进报道。而这家“大块金”竟是该“招聘中心”的品牌公司。

  黄小姐又忙碌一番后,拿起了电话,异常警觉地和对方通话,声音很小,边通话边察看记者的神情。放下电话后,她又给记者开了一份介绍信,上面写着一家名叫“家X投资公司”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2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时代广场附近一幢高档写字楼里的这家公司。尽管当时是上班时间,但该公司的玻璃门上了锁。前台小姐隔着门查看了记者的介绍信后,才打开了玻璃门。进去后,记者看到公司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有几个人在电脑前忙碌着。

  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对记者进行面试,他开口就说公司的业务是炒黄金、炒白银和炒外汇,员工没有底薪,拉到客户就能赚佣金,每做一手就能赚130元的佣金,“这比别家公司高多了,别家公司只有100元。”。

  “没有从事过这种职业怎么办?”记者问。该男子说:“我们可以培训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然后你就出去找客户。知道谁有钱就找谁,让他把钱投进来,什么方式都可以用。”

  离开时,记者索要该男子的电话,他说公司刚开业还没印名片。记者在前台看到一份《奖励表》,上面写着业绩第一名奖励3000元、第二名奖励2000元、第三名奖励1000元。和前两天暗访的工厂一样,该男子,没有交任何文字资料给记者。

  记者其后采访得知,从事炒黄金业务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并且要将有关证书公示,但在该公司记者没看到这些证书。

  一次性缴纳500元

  “小姐”全年供应

  暗访时,记者发现这里好多家职介还提供“小姐”。记者到这些职介所提出用工需求后,对方没有要求记者出示营业执照和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只是口口声声说“赶快交钱。”对招工单位的收费标准是:招聘工人(包括童工)要交800元,招聘“小姐”要交1000元。交钱后能“享受”一年服务,“只要你需要人,在这一年里随时能来这里找,要多少人都行。”

  其中一家位于小巷深处的职介所,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客人很少,一个老头坐在门口,警惕地看着每个来往的人。该职介所的老板约40岁,瘦得像一根竹竿,声音尖细。他告诉记者,“小姐”可以随时供应,现在手头上有两个,很快就能再供应几个。由于这家职介所规模很小,要价也比较低,“缴纳500元,提供全年服务。”

  记者发现,这些职介所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姓名和私人电话都讳莫如深,绝不提供。记者向他们索要名片时,他们的回答都是“名片刚刚用完”。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梅智敏)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