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曾小清现在,峨眉山的金威利鞋业有限公司每天满负荷产出近3万双鞋,依然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自2008年3月投产以来,该公司已完成一期项目投资1.6亿元,年出口额达8000万美元,带动11家配套企业。
今年1-4月全省外贸逆势上扬,其中,从沿海转移而来的这家公司以1136万美元的出口额成为最抢眼的“黑马”。
“老厂”附近,投资1.7亿元的二期工程6月3日有望竣工投产,届时该公司年出口额可望超过两亿美元。
当地政府甚至开始更长远的打算———围绕金威利区域经济带重做规划,将金威利所在地符溪镇按县城建制进行调整。
金威利已成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范例之一。
共渡难关决定了入川之路
金威利门前,由省商务厅颁发的“外向型产业承接示范企业”铭牌赫然醒目,全省获此殊荣的仅此一家。
这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前身是香港金威利鞋业有限公司在广州番禺投资兴建的广弘鞋业有限公司,为VANS、ET-NIES、LEVI"S、彪马等全球十多个知名运动品牌代工。2006年,金威利准备转到内地建产业区。有4个省抛出比四川优惠得多的政策。
绣球却被抛向无鞋业产业基础的峨眉山符溪镇。牵线搭桥的是金威利贸易伙伴杨忠勇,现金威利总经理。杨是峨眉山人。
最初,金威利试探性投资了500万元人民币。
省商务厅看出了金威利的潜力,为乐山市支招:承接一个高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拉动的是出口,解决的是大量就业,还能带动众多配套企业,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带动作用。
为此,乐山市一把手亲自带队,南下广东番禺不下10次促其增资;峨眉山市政府专设对口服务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头,项目打破常规“边建边立”;当地以商务部门为首的“工作组”驻厂帮扶,“不解决报关问题不离开”……
最终让金威利决定增资的,是政府与企业共渡难关的经历。公司副总经理饶廷虎说,当时企业面临一个大问题,虽然订单增加了,但供应商“现款现货”的要求造成企业巨大资金缺口。峨眉山市政府通过财政借款、土地抵押担保等方式,为企业筹集到2000万元。挺过2009年春节,形势大逆转,供货商纷纷找上门来,还主动将付款期限延长。
因为政府兑现了承诺,金威利被成功留了下来,不仅迅速增资,还决定将总部迁过来。
一家企业改变了一个城镇
一个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城镇,当地农民观念的转变,只用了1个月。峨眉山工业集中区主任罗春莲说,征地拆迁时,政府不强求,而是买下火车票,将部分农民代表组织到番禺。当他们在金威利厂房看到了快速流转的现代化生产线以及周围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回家欣然配合政府,还争先进入金威利工作,成为产业工人。
为适应产业需求,峨眉山市政府分批组织1230人赴粤培训,补助企业培训、共建制鞋职业学校等方式,为企业输送熟练的技术工人。此外,政府还集成宣传、工会、卫生、劳动、公安等10多个部门的力量组成帮扶企业发展壮大工作领导小组,解决企业发展中“管人”的问题,比如宣传部门就专门负责扩大信息覆盖,拓宽工人视野。
在金威利,记者看到:成百上千辆属于工人的摩托车整齐排放;周围,正在复制着番禺高楼成长的模式。
金融危机爆发后,VANS、ET-NIES等全球著名品牌负责人前来“验货”:不看流水线,专程跑到食堂、厕所、职工宿舍等生活区。卫生环境如何,工人在宿舍是否被挤成“沙丁鱼”……这是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一道关口。
考察完毕,外商纷纷在金威利加单,挑剔的跟单员也借宿工厂,与工人同吃同住。
截至目前,金威利已吸纳5000人就业,在金融危机“最痛苦的时期”,做到了不撤岗、不裁员、不减薪。峨眉山市副市长周健表示,企业启动二期项目还将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峨眉山市近十分之一的家庭将受益。而城镇人口的聚集还将催生更高要求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周健透露,符溪镇调整规划即将出炉。
从为名牌代工走向创立自主品牌
随着四川生产基地逐渐步入正轨,金威利正在筹划新的蓝图:做代工,一双鞋最高卖价200美元,自己仅获10美元左右加工费。自主品牌,利润可翻10倍以上。
金融危机后,金威利努力寻找突破口。
能否在四川打造第一个拥有自主品牌的运动鞋企业?公司董事会日前作出战略调整:原三期的贴牌加工改为自创品牌,预计9月开工,投资1.5亿元,项目包括专用于生产自主品牌的12条生产线,世界第一个鞋类主题公园项目———公司欲借工业旅游拓展国内外市场。
竣工不久的金威利研发大楼,已有20多名研发人员从沿海聚集入川,公司技术总监王华表示,今后要将技术团队扩大到1000人。这样的团队在沿海也是数一数二的。
方圆几公里内的20多家配套企业也闻风而动:鹏辉鞋材粘合厂负责人邓涛表示,去年8月跟随金威利入川,今年7月又将搬入新厂,使产能翻倍以满足金威利扩建需求;本土企业腾达刀模厂也将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向金威利靠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