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九旬远征军老兵回乡 欢迎阵容太大险被拒放行

2009年06月01日04:0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长江商报
前日,原籍武汉黄陂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王子安在亲人的搀扶下走过中缅边境畹町桥,踏入我国国土。长江商报记者 刘飞超 摄
    前日,原籍武汉黄陂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王子安在亲人的搀扶下走过中缅边境畹町桥,踏入我国国土。长江商报记者 刘飞超 摄

  九旬武汉籍远征军老兵今回乡

  流落缅甸60载,9名中国远征军老兵昨晚乘机抵达昆明,本报记者全程参与报道

  “敬礼!”云南省瑞丽畹町口岸两名站岗的边防战士齐刷刷地举起了手。5月30日下午4时15分,9名远征军老兵眼含泪花,在亲属的搀扶下缓慢地走过畹町口岸大桥。

年过九旬的黄陂人王子安也是其中一员。昨晚,老兵们从云南宏德州芒市机场乘飞机抵达昆明。今天,他们将从昆明启程返回各自家乡。

  6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十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走出国门,抗日救国。战后,有上千远征军留在了战场缅甸,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异乡生活。目前,已找到尚在世的留缅中国远征军老兵还有20余人,但由于身体原因,此次回国的仅有9名老兵。由于年事已高,对多数人来说,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国。

  5月底,《瞭望东方周刊》发起活动,将抗战后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接回国探亲。本报作为此次活动的湖北省唯一受邀媒体参与了此次活动。

  长江商报特派记者刘飞超 发自云南瑞丽、缅甸木姐市

  赴缅探访

  老人要吃粽子过端午节

  5月28日,农历端午节。本报记者来到王子安老人位于缅甸木姐市的家中。

  这是一栋三层小楼,位于被当地人称为“富人街”的街道旁,与国门相隔不过几百米。

  老人刚刚吃过午饭,正在二楼客厅的藤椅上休息。看到来自故乡的记者,老人颤颤巍巍地从藤椅上站起来,缓缓向前挪动两步,干枯的双手紧紧握住记者的手。用地道的黄陂话说着:“欢迎,欢迎。”

  “前几年,老家有亲人两次到我家里来了。”老人说,本报记者是这60余年来,第三个到他缅甸家中探望他的家乡人。

  “今天是端午节啊,年纪大了,都记不得了。”王子安戴上老花镜,翻看着日历,嘴里念念有词。王家二楼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套北京奥运会的年历,这是他花180元人民币买的,这项费用相当于当地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记者提醒后,老人随即招呼儿子,要他买些粽子回来。“我清楚地记得,1999年回武汉探亲的那天,也是端午节。这个节日还是要过的。”

  在目前尚在世的留缅中国远征军老兵中,王子安已算幸运。在1992年和1999年,他曾先后两次回到家乡武汉。

  迟来的奖章为老兵“正名”

  尽管听力下降,但看到家乡来的记者,老人还是有说不完的话。他从房间里的大木箱中,找出了一辈子唯一获得的一枚奖章。

  这是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由中央军委颁发给老人的。虽然,这一嘉奖来得晚了些,但也足以让老人获得安慰。“我当时根本不敢相信,甚至,这辈子都没有奢望会得到这样的奖励。”讲到这里,老人一度眼含热泪。

  与所有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一样,最初,他们一直都坚信自己是抗战英雄,“对得起祖国。”然而,数十年过去了,不见祖国的任何人来看望他们。“我们是一群被遗忘的人。”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人不敢讲明自己的身份,他甚至不能进入国门。有一年,王子安受邀到国内参加一个老兵联谊会议,在国门处,他讲明了自己的身份,但守卫士兵不让入境。

  “虽然我已在缅甸几乎过完了一生,但我一直没取得当地的身份证。”再次从木盒中取出奖章,老人用颤抖的双手别在自己胸前。“这枚迟到的奖章,证明祖国没有忘记我们。”

  家人要护送老人回乡

  大多数时间,老人都躺在藤椅上。一旁的小桌上摆满了各种药物。“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他掰着指头数着自己的病症。

  “你说我这次能回得去吗?”采访中,老人不断询问这个问题,“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我很想再回去看看。”

  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是决定老人此次能否回国探亲的关键。

  “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太差了,这么远的路途,担心他会在路上吃不消。”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小儿子王金星不太赞成老人这次回国探亲。

  “我想回啊,只要医生说身体没问题,我肯定要回的。”老人听到儿子和记者的谈话,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愿望。

  当晚,几个在木姐生活的儿女都回到家中,专门就老人此次能否回国探亲一事开了一个简短的家庭会议。

  最终,孩子们都拗不过父亲的执著,决定派两个中文流利一些的家人一路护送老人回汉。

  “依照老人目前的身体状况,这可能真的是他最后一次回老家了。”儿子王瑞良很能理解父亲的心情,此次,他和妻子朗小过一起护送老人返乡。

  5月30日就是入境的日子。家人介绍,前一夜,老人没有睡好。“距离上次回国又已经整整10年了,兴奋啊。”

  30日当天,老人在两个孩子的搀扶下,早上10点就来到了瑞丽畹町口岸,直到下午4点左右,终于和其他8名老兵一起走过畹町桥踏入国土。

  追忆战事

  密支那战役中死里逃生

  17岁那年,王子安从军辗转,到达印度,并最终参加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部队刚刚开赴缅甸,就遭遇了最大的一次战役——密支那战役。战斗中,日军飞机投下的炮弹,就在他的身边炸响。王子安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身旁的5名战士全部牺牲。

  老人的右手伸出三根手指:“这一战很重要,是为了争夺密支那与掩护修筑雷公多路,共打了三个月零两天。”就是这一战,让王子安第一次感觉到与死神如此之近。

  “我能活下来,可能因为我在部队是担任军医吧。”王子安说,战役中,军医大多在后方。当时,他正和部下5名医疗兵在靠近前方的第一救伤所准备进行伤员救治。

  他们全然没有注意到,日军多架飞机正在救伤所上空盘旋。“飞机飞得很低,几乎是贴地飞行。”

  日军飞机发现了他们,随即连续投下了数枚炮弹。随着一声声巨响,在场的医疗人员全部应声趴下。王子安被炮弹炸出的泥土将全身掩埋。

  “我以为我是死定了。”不知过了多久,他扒开身上的泥土,耳朵里还一直嗡嗡作响。

  爬出泥坑后,王子安在手臂上狠狠捏了一把,这才确定自己竟然还活着。他揉了揉眼睛,看见手下的5个医疗兵就躺在不远处。

  他慢慢爬到了他们身边,用力摇晃他们,并将他们的身体翻过来,看到了5张血肉模糊的脸,“他们都已经牺牲了。”

  王子安强忍住悲痛,用破布盖住了5个兄弟的脸,又向第二救伤所走去。

  此役战败后,日军向八莫方向逃跑,他跟着大部队追剿,在八莫打了八天,日军无路可逃,想要渡江,江对岸也是远征军把守着,不等日军靠岸,就击毙在江里了。

  回家之旅

  欢迎阵容太大 差点被拒放行

  按照事前的安排,本报记者要返回边境线,老兵们将于30日下午2时经畹町口岸大桥回国。

  当天下午1时50分,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十几家媒体的记者以及瑞丽市有关负责人赶到边境线上等待。可是,半小时过去了,还没见老兵们的身影。

  这时,对面的缅甸方面传来消息,因为中国这边架的摄像机、照相机太多,场面太大,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暂未给老兵们发放出境通行证。

  这次远征军老兵返乡活动,是通过民间组织向缅甸当地办理的回国申请。

  如果缅甸方面突然拒绝放行,那么老兵们的“回家”行动将成为泡影。活动组织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急了,几番托人过去交涉。

  几十分钟后,缅甸方面才答应让老兵们出境,前提是撤掉一些摄像机和照相机,也不要在边境组织欢迎仪式。

  踏过畹町桥 老人们敬军礼

  下午4点左右,9名远征军老兵从畹町桥的另一头在亲人的搀扶下,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过来。一直飘飞的细雨在此时骤然停歇。

  连接中缅边境的畹町桥,对一些老兵来说,他们再熟悉不过了。60多年前,他们正是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远征。

  “出来了!”“出来了!”时间定格在16时15分。

  这些大多年过九旬的远征军老兵步履蹒跚,可以看出,因为这次回国,他们都将自己精心打理过。最为显眼的是他们胸前的那一枚黄色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

  守桥战士立正站立,齐刷刷地向前辈敬出军礼。走过战士身边时,老人们也不自觉地伸出右手回礼。这一礼节,他们已60多年没有用过。

  老兵印象

  为了返乡 他们特地买鞋戴帽

  昨晚,在芒市机场,四川老兵刘朝回一直透着玻璃门,望着远方的停机坪说:“飞机怎么还不来。”

  老人身穿一件破旧的黑色外套,脚蹬一双塑料凉拖鞋。据介绍,这双拖鞋是他在临回国之前专门购买的,花了10元人民币。据一位四川媒体同行介绍,这位老兵现在居住在缅甸腊戌,但他生活得并不幸福。

  这是他第一次回国,早些年,曾与家人有过联系。之后,通信中断,也就失去了家人的消息。此次回国前,《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刘朝回在四川老家的亲人。他的兄弟姐妹已去世,只有一个侄儿尚在。

  江苏老兵经乘国身材高瘦,即便已年过九旬,但依然挺拔。在这些老兵中,他的穿着最时髦。全新的衬衫西服,头戴一顶白色鸭舌帽。

  这身行头是他在临回国之前,远在美国打工的女儿专门寄来的。

  武汉籍老兵王子安因行动不便,由儿子和媳妇全程陪护,一路上老人精力充沛。

  按照活动组织方的安排,今日,老兵们将由昆明启程陆续返回家乡。

  背景

  20余名老兵中 只有9人回国

  按照一直致力于留缅远征军调查工作的缅甸华侨张望介绍,目前已找到尚在世的留缅中国远征军老兵还有20余人,“比5年前已减少了一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

  5月27日,组织这次活动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等人赶到缅甸曼德勒时,发现情况有变:毕竟年事已高,一些曾强烈要求回祖国探亲的老兵近期健康状况下降,已不能经受长途奔波。

  截至29日晚上10时许,只有7名老兵表示身体状况尚可,能够回国。

  孙春龙介绍,按照原定计划,除了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兵之外,其他十余名都有回国探亲的愿望。

  值得高兴的是,5月30日下午,又有两名老兵临时加入了回国队伍,使得回国人数增加到9人。“还是有些遗憾,此后,部分老兵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家乡了。”

  畹町是中国西南边境线上的一座抗战名镇。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之后,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1942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南进缅甸打击日寇。在热带丛林中,40万中国军队以近20万人的伤亡,书写了抗战史上、乃至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

  9名回国远征军老兵名单

  钟云清 广西北流县人,91岁,现居缅甸曼德勒

  林 峰 广东梅县人,87岁,现居缅甸曼德勒

  王之平 河南孟津人,92岁,现居缅甸曼德勒

  刘朝回 四川岳池县人,88岁,现居缅甸腊戌

  经乘国 江苏句容人,现居缅印边境

  王子安 湖北黄陂人,现居缅甸木姐市

  蔡振基 广东梅县人,现居缅甸棒赛

  杨子臣 四川三台县人,90岁,现居缅甸密支那

  张浩东 河南西平人,现居缅甸木邦一保

  商报征集令

  身为武汉人,你能陪他逛逛大武汉吗?

  虽身在异乡,但王子安老人乡音不改,一直思念着家乡。上世纪九十年代,老人曾两次回到武汉。物是人非,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已去世,就连唯一记得的家乡的老房子也早已被拆除,只剩断壁残垣。

  历史,曾一度将他遗忘。直到2005年,一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奖章送到家中。“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这是老人一生想要的证明。

  距上次老人回国,又10年过去了,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心系武汉的老人,此次回国很想领略他朝思暮想的家乡风光。这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回武汉。

  老人在汉短暂停留的几天内,身为武汉人的你能陪他走走吗?热心读者请拨打本报热线:027-87666666报名。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