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上海“无作业日”喊五年未见效 孩子无奈妥协

2009年06月01日14:1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昨天下午,人民广场喷水池边,几个学生趁难得的假期尽情地“疯”了一把 任国强 现场图片

  从“一周一日”到“一月一日”少代会再闻儿童心声

  “无作业日”喊了五年 “小囡提案”无奈妥协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先队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开幕。截至5月12日,本次少代会收到代表提案1414份,共涉及问题10大类27小类,附议队员总数14482人。“小囡提案”聚焦减负、世博和精神生活,放大了孩子们的呼声,小脑袋、小声音,想的、说的却是“大事情”。

  “每月设立一个无作业日”、“能否在世博会中国馆内建一个 ‘少年儿童博物馆’”、“建议学校开设家政课”……在众多提案中,记者发现一个细节,早在2004年,上海市第五次少代会上,就有小代表提出全市各小学设一天“无作业日”的提案,唯一的不同是由五年前提案中的“一周设一天”变为现在提案中的“一月设一天”,经过五年的“斗争”,孩子们妥协了,让步了,变得“现实”了,但他们还是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坚持着,仅仅只为这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心愿!

  今天是孩子们的节日,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心声。本报也呼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方面面,认真听取孩子的心声,别让“小囡提案”成一纸空文!

  生活篇

  自己的生活自己来做主

  在“小囡提案”中,记者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不少孩子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做主”,建议在中小学应开设家政课、生活自理课等。

  福山外国语小学四年级学生兰紫青说,她在澳大利亚看到,那里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每个星期都有两堂烹饪课,每个学生都有几道拿手的菜肴,在家里也能自己做饭吃。在日本,学校和家长也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去亲身体会有劳动才有收获。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谢之心,而且还培养了健康的饮食习惯。

  无独有偶,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杨阳也发现,自从上美术、劳技课以来,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老师在讲解,而自己动手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大部分作品都来不及完成,有些作品制作工序比较复杂,操作起来困难。“每月增加一次‘动手节’或每周定点定时间,由劳技、美术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些动手类问题就好了。 “

  “倘若我们拥有一流的好成绩,却无法自己处理生活琐事,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中自食其力。 ”徐汇区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吴炫也颇有感触,一些简单的家务和生存技能,对日后的生活有许多的帮助。吴炫建议,学校能否开设家政培训和指导课,定期组织简单的家务活动。

  ■小代表支招

  开设家政课生活自理课

  兰紫青建议,学校开设烹饪课,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除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菜肴、点心外,还讲解食物的来源、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身。这不仅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还让我们在繁重的学业中有一个放松的时间,让烹饪成为一种乐趣。

  青浦区朱家角小学戴溯豪建议,学校设立生活自理课目,每周一课,“围绕我们的吃、穿、住、行展开,如一二年级学会日用品整理,安全过马路等。 ”

  世博篇

  孩子的想像力让世博会有童趣

  “迎世博需要想像力。对于上海世博会,我们少先队员也有自己的创意。 ”浦东新区北蔡镇中心小学五(7)班的毛子昕提出关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开辟少年儿童博物馆”的提案。毛子昕说,如果能在世博会上开辟一个让少年儿童挥洒想像力的天地,那明年的世博会应该会更加有趣味性。

  ■小代表支招

  开辟“少儿博物馆

  在明年世博会中国馆内开辟一小块区域,建造“少年儿童博物馆”。博物馆可分成三个区:“精彩回眸”,展示历年来各国少年儿童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互动现在”,打造一个中外少年儿童互动交流平台,全球儿童都可在这个平台上就语言学习、文化互动、科技创新等方面互动;“展望未来”可以建造成儿童墙的形式,展示各国儿童对于世博会、未来世界等各方面的畅想。

  减负篇

  ■小囡提案

  “补习班让我们没了双休日”

  “我的周末超级忙,晚上九点才回家,晚饭也是在公交车上解决的! ”小代表真如文英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洪婷慧为记者描绘了她的双休日生活,周六早上6:30起床,7:15出门,去上某民办中学的小五班,11:50课后跟妈妈在公交车上吃几个包子,去吹笛子。下午2:00结束后,直奔少年宫学考级英语,4:00结束回家吃晚饭,整理东西后6:50出门写书法,晚上9:45回到家洗澡睡觉。周六过去了。

  周日上午,睡个小懒觉,7:45起床,8:20出发去少年宫学英语。 11:00下课回家吃中饭,12:20出发乘公交车上小记者班,下午4:30到家收拾行装,扒几口饭去吹箫,到家已经晚上7:30了。

  “周末结束了,我也累趴了。 ”洪婷慧说,为了完成这份提案,她还特地做了个小调查,了解队员们补习班的“上座率”。一做吓一跳,在周六一天,艺术类补习班方面,上1—2样的学生占56%,上3种或以上者占29%。文化类补习班,上1—2样的占32%,上3种或以上者竟高达62%。洪婷慧的提案在同学们中间产生“小轰动”,附议队员签名竟高达80人之多。

  ■小代表支招

  让周末书包轻些再轻些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个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辅导补习忙,没有证书,无脸见爹娘。 ”浦东新区明珠小学四年级学生宋嘉昕无奈地哼着歌谣,每个周末从初赛到复赛,进了复赛又要冲决赛,从民间组织到市级组织,2月份开学至今,几乎每周都要参加1—2次竞赛。

  他大声疾呼:“请还我们快乐的周末,让书包轻些,再轻些! ”他提议,规范各类课外学习辅导班,考前辅导班。减少各项比赛,不把“证书”作为小升初的 “门票”。将体育、美术、音乐成绩也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设立每月一次周末读书日,无作业日,假日小队活动日。“现在我们一周的学习、生活都是老师、父母安排的,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 ”浦三路小学刘畅在提案中说,学英语、补奥数、练写作,画画、下围棋、练琴都是父母的想法。“其实我们对这方面真的没什么兴趣,学起来也缺乏积极性。应该在全社会提倡议,给我们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如果实在不喜欢,就让我们尽情地玩上半天。 ”

  语文课本能否“瘦瘦身”

  “报纸、新闻经常会报道一些关于‘减负’的信息。学校确实推迟了上学时间,取消了早读和晚托班,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但这些远远不够,我还是学得很累,很苦!”小代表闵行区龙柏第一小学陆昊宇说出了同伴们的心声。

  相关部门要求三至五年级的回家作业不能超过1小时,在小陆和伙伴们看来,这种规定的出发点很好,但却很不切合实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语文来说,一本书有40篇课文,8个综合训练、16首古诗、8篇大作文。老师每天教一篇新课文,不然就会来不及。每篇课文生词要默出来,还要完成“阅读芳草地”和“说写双通道”。回家默词语,做预习,读课文,写小练笔,有时碰到写大作文还要花45分钟左右。“数学英语再加上去,1个小时哪里来得及做? ”

  “减负应从教材减起!”陆昊宇支招说,能否为语文课本“瘦瘦身”,建议课文减少到30篇,作文和综合训练减少到6次。数学和英语考试不要拔高要求,考得很难、很深。

  小陆还有点“不满意”,就是现在的教科书过大过厚,“虽然看得很清楚,但有的也太大了,语文书每个年级的大小也不统一,书又厚。 ”他建议,能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出版开本大小适中的书本,统一每个年级同一学科书本的大小。

  ■家长心事

  “没有证书寸步难行”

  面对孩子们的“满腹牢骚”,家长也有一肚子苦水。读完女儿洪婷慧的提案,左女士感叹:“孩子辛苦,我们家长陪读何尝不辛苦,她读的这些班,我们都是一路陪着的。 ”左女士无奈地摇摇头,“没办法,现在小升初,好学校就看证书,没有证书寸步难行,你是一点路子都没有,我们都希望她能全面发展。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不是我想让他读这么多,这么累,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如此!”只能狠狠心,带着孩子赶场。

  ■专家声音

  “减负”需要各方合力

  “减负的提案如此集中,反映出儿童的真实想法,他们想透透气!”上海市少工委副主任、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杨江丁老师翻看着这些“小囡提案”,在心疼的同时,又被孩子们的纯真感动。 “减负究竟有多大实际效果,我们的孩子最有发言权! ”

  在少工委最近发布的2009上海少年儿童十大心愿中,向往快乐学习位列榜首。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表示,最近,他正在参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编撰,“关于减负,专家反复讨论,认为关键问题还是政府要有大动作,要掀起教育改革大风暴,下猛药治理。”

  杨雄透露,在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对“减负”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配备,加大投入提升薄弱校的质量。其次,优质师资进行区域间流动,名校长、好老师轮岗。再次,改革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在自主招生的探索方面更进一步。他也呼吁,家长和学校要形成共识和合力,尽量避免上演“中国妈妈”的悲哀。

  ■记者博客

  孩子心愿五年未了

  在“小囡提案”中,针对减负话题,不少小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每月设立一个“无作业日”。记者发现,其实早在2004年,上海市第五次少代会上,就有小代表提出全市各小学设一天“无作业日”,与现在“每月一个无作业日”的提案相比,五年前的提案更激进,他们是建议“每周一次”。

  可以说,经过了五年的“斗争”,孩子们妥协了,让步了,变得“现实”了。无奈地由“一周”让步为“一月”。但他们还是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坚持着,仅仅只为这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心愿!

  推行一天的“无作业日”,真的很难吗?希望能在这个“六一”儿童节,有更多的学校,能再一次听见、重视这个孩子呼吁了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心愿。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有一些学校已行动起来。普陀区金洲小学的小代表吴逸枭说,从去年9月开始,学校把每月的20日定为“无作业日”,伙伴们拍手称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时间,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吴逸枭说,在“无作业日”里,学生可自由安排课余生活,或游戏、或看课外书、上网查资料,享受自主安排时间的乐趣。不少小代表说,“只有少一天作业,才能多一天沟通! ”

  在采访中,记者也问小代表们,感觉自己的声音能被大人们听见吗?自己的提案能被采纳吗? “应该能吧,否则我们不是白写了?”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大眼睛充满了对减负的渴望。

  奉贤区实验小学的朱薏文说,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以前读书的时候,礼拜三下午是自由活动。 “我们也渴望有属于自己支配的半天时间。 ”

  或许,一天无作业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什么,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开始!希望更多的学校加入“无作业日”的行列。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