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颜婧 裴蕾
从一团没有任何形状的粘土,在双手的轻触拿捏中,慢慢转动成为造型圆润的花瓶或碗坛……2日,拥有一双巧手的浙江老人徐朝兴,在成都非遗国家公园的浙江展馆内,上演了一出“静悄悄”的好戏。
制作过程中,老人悠然自得,神态安静,围观市民也都不敢出声,静悄悄地看着他分别用手或各种型号的小刀,对手中东西进行雕琢。在制作完一个粗胚后,这位青瓷界第一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终于开口与记者交谈:“我所制作拉胚的粘土,都来自浙江龙泉。与景德镇等地瓷器不同,青瓷最看重的是造型,还有釉色和工艺。”
据徐朝兴介绍,青瓷可以追溯到三国西晋,是中国最早的瓷器,因为其制作中并不过分强调色彩或图样,造型古朴,釉色晶润,曾经一度处于边缘地位。但现在,随着年轻人对简洁复古风格的追求,青瓷的淡雅脱俗、青翠滋润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在热心围观市民的“要求”下,徐朝兴又一连做了几个胚形。经过短暂的风干,他又拿出各类工具对胚进行细致修润,他利用宽窄度、弧度感不同的小刀、薄片,以巧妙的点拨、轻轻的抖动、快速的轻挑,在瓷胎上迅速“画”上花纹。一圈圈宛若波浪的纹理引起了围观者的惊呼:“好像机器压出来的,根本看不出来是手工做的。”
拉胚、修胚、雕刻、上釉,徐朝兴已从事青瓷烧制53年,每一个步骤了然于心。青瓷烧制要经过两次过程,最后一次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310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让作品前功尽弃。只有掌握得绝佳,才能烧制出透亮的青瓷。
“今年青瓷将申报世界非遗,这是全民族的财富。”徐朝兴说,他拒绝过许多面对他作品的天价一般的开价,舍不得卖,“因为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好的艺术品卖掉可惜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