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老兵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 |
6月2日,流落在缅甸的两名河南籍中国远征军老兵返回家乡。图为头发花白的张浩东在乡亲的携扶下回到西平县盆尧乡老家。 记者杜小伟图 |
两名河南老兵(左为王之平,右是张浩东) |
远征军老兵回孟津老家 黄河赤子桑梓情深
3日一大早,王之平老人便起身询问儿女:“什么时候回家?”
8时30分,老人高兴地登上回家的车,口中不断念叨“回家了,回家了”。记者和老人的亲戚、志愿者一行40余人陪老人踏上回家路。[我想对抗战老兵说>>>>]
老兵讲述刘秀坟的故事
汽车在道路上奔驰,出门时兴奋的王之平突然变得沉默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不时向我们询问:“到哪儿了?还要多久?到长华了没有?”
长华是孟津县的一个村子,老人小时候经常徒步到那里为父亲打酒喝,因此印象深刻。
快到刘秀坟时,老人突然兴奋起来,手舞足蹈地问:“你们知道刘秀坟的故事吗?我讲给你们听。”随后,老人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了刘秀坟的故事。讲完后,老人还专门下车在刘秀坟入口处拍照留念。
老人的大女儿刘玉仙告诉我们,老人对于家乡的景物记得非常清楚,她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刘秀坟的故事。
故乡土、黄河水、王铎书法
在新郑机场下飞机时,老人就念叨着要回王良乡政府看看有没有变样。得知老人这一想法后,白鹤镇党委书记刘宝兴3日亲自驱车来洛阳迎接。
镇政府前的欢迎场面让老人一下车就抹了一把泪。坐在镇政府崭新的大楼里,老人点点头说:这房子真好。吃过刘宝兴书记递过来的本地西瓜,老人抿抿嘴说:真甜,还示意儿女也尝尝家乡的瓜。
“哥,你可回来了!”突然“闯”进来的一位大娘一声亲切的呼唤,让乐得合不拢嘴的老人瞬间泪流满面。这位大娘叫王秀珍,是老人原配夫人王春珍的妹妹,王之平老人离家时她才刚出生20天,1989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王秀珍已经是一位52岁的老人了。
未等老人抹干脸上的泪,镇政府工作人员又送上了几份特殊的礼物:镇政府工作人员专程到白鹤码头取的让老人念念不忘的黄河水、一捧故乡土、镇长辛俊峰亲笔书写的“桑梓情深”的书法作品和故乡名人王铎的字帖。抱着礼物,老人激动不已……
为夫人上香,给祖坟磕头
老人的记忆力让我们吃惊!从镇政府出来,行至王庄村时,老人告诉我们“快到家了”。进入柿林村,老人不时地指着一个个院子说:“这家是我南京战友家……这个是我小时候的伙伴海水家……”
快到老人家时,有一条沟。老人说,这条“屋前大沟”是他儿时的乐园,他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砍柴、游泳,记忆深刻。
在家门口,老人迟迟不肯进门,他一一给我们指出了家里这几年的变化。
走进院里,老人扭头跟我说:“这就是你们报纸上照的房子。”
老屋子中挂着老人原配王春珍的遗照,回忆起两人新婚不久便分别半世纪的往事,老人放声痛哭。他说,这次无论如何要到妻子坟头去上柱香,还要去祖坟磕头,告诉祖先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回来了。
短暂午休后的老人想要立刻去完成这个愿望,但午后烈日当空,儿女们怕有哮喘的老父亲身体不适坚决不放行。无奈,老人派儿子王玉顺先到王春珍的坟前看看,他说,等傍晚凉快点,他还要亲自去,这也是他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洛阳新闻网 见习记者 连漪)
深度报道:远征军老兵回乡路
老兵回乡路依旧坎坷|74岁的缅甸曼德勒多省籍同乡会副会长王荣森伤感地说,密支那100多名老兵中只剩5人,腊戌20多名老兵中只剩两人,克里谬20多名老兵中只剩1人,这些老人都已经风烛残年。“几十年来,很少有人来探望这些老兵,也很少有老兵能踏上回家的路。也许,人们遗忘了老兵,一些老兵也遗忘了战争。但是回家却是老兵们至死都无法遗失的梦啊”…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