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地处黔桂交界处,是贵州省最边远的县份。境内大部属九万大山区,山高谷深。当地民谣有“隔涧能见面,相会要一天”之说。县城丙妹镇距省城贵阳450公里,距州府凯里252公里,全是崎岖的土石路,翻山越岭,由县城到州府需行车8个小时。
从江县城1964年5月通车,是全省最后一个通车的县城。1986年,从江全县仅有公路22条,共436公里。到1992年全县也仅有公路28条,505公里。全县无一寸油路,无汽车站和航运码头,农村的物资运输基本上是靠肩挑背驮。
面对十分严峻的交通落后状况,从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一方面筹划着全县的交通建设、一方面积极向省州反映,受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省交通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1992年4月,省交通厅派出杜松柏同志挂任从江县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主管从江县交通建设。直至2004年,连续12年先后派出张强、晁勋、岳军声、王兴顺等同志到从江担任县委副书记或科技副县长,具体指导交通建设项目的申报、资金组织和工程项目设计及质量监管等工作。
从江交通建设的号角吹响了。“要想富先修路”成了全县人民的共识。由成都至广州的321国道北至榕江,南至广西三江,在从江境内却成了断头路,肠梗阻。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县委县政府决定首先修通321国道(从江至广西富禄段)和西山中里至广西融水良寨的省际公路,打通出口。全县动员起来了,两条公路同时于1991年底动工,分别由两名县级领导任前线指挥。县武装部政委陆绍坤主动请缨,率500民兵、预备役官兵组成四个民兵连,鏖战在中良公路上,仅6个月,打通了从江第一条出省便捷通道。1994年,321国道从江至广西富禄段完工,拉近了从江与沿海省份的距离。坚冰已被打破,通向希望的道路已经铺就。1994年,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资35万元建成八洛都柳江码头50吨级泊位一个,1996年投资260万元建成了从江县城码头50吨级泊位2个及航运综合楼,扩展了从江交通渠道,水陆交通的格局显现。大自然赋予从江人民丰厚的资源,然而历史遗留给从江的问题也实在太多。时至1997年,从江21个乡镇尚有11个未通车,381个行政村尚有284个未通公路,竞占到全县行政村的74.5%!落后的交通依然是制约从江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加快从江交通建设,从江县委、县政府在确定当年10件事实的基础上,确定1998年为全县“交通建设年”。
为了保证刚边至秀塘公路的尽快通车,刚边、秀塘两乡近3000农民克服困难,自带粮食和生活用品,日夜奋战在公路建设工地上。建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动人的事迹。壮族青年韦金求听说要修通往家乡的公路,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施工会战。他所在的施工队担任的是修筑刚秀公路中任务最艰巨最危险的路段,这里悬崖高达200余米,近乎垂直,悬崖下面是汹涌咆哮的三百河,但这里却是通往秀塘的唯一通道,过去有一条羊肠小道在悬崖缝隙中穿过,人过也只能半走半匍匐向前,被人称作“狗爬岩”。就算是已修好公路的今天,站在公路边往下望,也觉得头发晕,脚发颤。韦金求就是与他的工友们在这艰险的工地上一干就是半年多,期间还两次推迟婚期,第三次实在拗不过父母和女友的坚决要求,他才答应于同年农历8月15日回家完婚。8月13日,韦金求和往常一样扛着钢钎、铁锤走向工地,当天他担任的是推倒土坊工作。烈日炎炎,时近中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和装满土石坊的小车一起掉下悬崖。人们惊呆了,呼喊着,当工友们绕道下到河边找到他的时候,他已永远闭上眼睛,离去了。即将隆重举行的婚礼变成葬礼。在当地政府协助安葬好受难者后,韦金求的亲友和乡亲们1000余人又自发地投入到紧张的公路会战中,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条长26公路,号称“天堑”的刚秀公路竣工通车。
200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把乡乡通公路列为全省当年10件实事之一。全省有9个乡镇未通公路,从江就占了5个,从江要在一年时间里完成5条共80公里的通乡公路任务,其工作难度不难想象。但从江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上下一致认为这是机遇来了,必须抓住机遇。时任县委书记耿生茂在全县交通建设誓师大会上表态:“我们必须大干、苦干加巧干,无论有多大困难,都必须按时完成任务。”时任县长杨俊更是亲自部署,走遍每一个乡镇了解公路建设的情况,到建设工地查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县委、县政府采取措施加大引进施工机械,一批挖掘机、推土机开进施工现场。
加鸠至光辉公路是县境内最边远、施工条件最恶劣、最艰难的一条公路。这里是月亮山深山区,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常年阴雨,雾霭浓重,山高谷深,地形复杂。由县交通局技术员梁祥晓任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当时他已年近花甲,在开挖一段控制性路段时,悬崖峭壁上,坚硬的岩石挡住了挖掘机的去路,工程无法推进,许多炮手难以完成爆破任务。他凭着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带着几位技术员、爆破手攀爬到连猴子都难以过去的山崖上,合理布局每一个炮眼的位置,亲自指导爆破,几经周折,几番努力,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炸开了长达500米的坚石地段,为工程如期完成赢得了时间。50多岁的交通局汽车驾驶员欧玉林在缺少机械操作人员的情况下,主动承担停洞至东朗公路压路机压路工作,由于白天时间不够,只能用夜间加班。有一次他白天在东朗压路后,突然接到要把压路机开到雍里公路压路的任务,他二话没说,吃过夜饭连夜开着压路机赶到60多公里外的雍里。第二天清晨,当他驾驶的压路机在雍里出现时,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优秀的干部职工,保证了省委、省政府2002年十件实事的完成,年末在全省通乡公路验收中,从江当年通车的5条公路,有4条被评为优良工程,其中加鸠至光辉公路、卡翁至翠里两条公路被评为省“十佳工程”。2002年11月28日,贵州最后一个通车的乡——从江县光辉乡通车!为了记住这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全省交通部门在光辉乡召开全省乡乡通公路现场会。在庆典的日子里,光辉乡方圆数十里的3000多名群众早早就来到乡所在地,他们用长长的竹竿挑着国旗,在那里吹芦笙,载歌载舞,从清晨一直到傍晚,这一天成为当地有史以来最大的节日,最热闹的一天。
2003年,贵州省交通厅提出要在三年内使全省90%以上的村要通公路的目标。刚刚完成乡乡通公路的从江县,还来不及喘一口气,马上又投入到通村公路的大会战中。这又是一场异常艰辛的鏖战。这一年从江县还有117个行政村未通公路,而且都是一些最偏僻,离干道公路远的山村。为了保证省厅提出的目标顺利完成,从江又掀起新一轮修公路大会战。如果说从1992年至1997年是从江公路建设史上的第一战役,打通了几条省际、县际公路,那么,从1998年的“交通建设年”开始到2002年要算是第二战役,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从2003年以后的通村公路建设则是第三战役了,这一战役更具人民战争的声势。
在这场通村公路的大会战中,从2003年至2005年,本来还不很富裕的农民共集资了1038万元,修通通村公路92条749.4公里,全县325个村通了公路。
2006年,在从江交通发展史上,又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对从江人民来说是好事多多。完成了《全县2006年至2010年交通建设规划》;从江光辉至黔南荔波的县际公里已动工并完成投资130万元;从江县城横跨都柳江的从江二桥建成通车,使县城道路形成环状,极大的改善了市内交通;从江通往月亮山腹地的腊俄至宰便铺油公路即将完成,道路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又修通通村公路105公里,通车行政村已达328个。
2006年底县“两代会”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即把交通建设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来实施,县委书记杨俊,县长王之政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施工工地,现场办公。不断加大投入,使从江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仅2007年到2008年两年时间,投入到交通的资金就达24538.9万元,新增通村公路665.8公里,完成和正在铺油的通乡油路84公里。
截止2008年底,全县已有370个行政村通公路,7个乡通油路,从江县已拥有公路里程2177公里;建成县城一流的汽车站,还建成乡镇客运站9个。实现了95%的村通公路,40%的乡通油路,43%的乡有客运站的目标。至此,从江的交通落后面貌已根本改变。(项星项彬)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