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康平老知青范秀梅大姐带着六十多名“战友”,回乡“探亲”。在康平经济开发区,他们看到曾流洒过汗水的床单厂、纺织厂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十万纱锭、千台织机的宽敞明亮的高大厂房,世界先进的设备、国内一流的技术,看得范大姐们如痴如醉……
康平,曾经贫瘠的土地上,正在上演着一幕让世人惊诧、振奋的话剧。
陆港经济区——最有后续发展力的空间
6月4日,康平县沈(阳)康(平)、铁(岭)朝(阳)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处。高高竖起的一张效果图,一个综合物流服务区“跃然纸上”。
康平陆港经济区负责人李耀明告诉记者,6—9年内这里要建成有特色、成规模、高附加值的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400万平方米,实施以东部高速公路出口流通物流组团、中部区域商贸交易组团、西部工业区生产流通组团为3个建设基点,形成面向生产加工、商品交易和物资流通的综合物流服务格局,沿疏港路两翼延展,充分发挥交通节点的优势,将康平县打造成为辽、吉、内蒙古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汇集人流、物流和商流,将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康平陆港经济区的建立将大大提升康平物流服务业的水平,可以充分满足目前康平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物流服务的迫切需求。对于当前康平县的产业格局拓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康平县的经济成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集聚中心。
能源产业——轰响工业强县的发动机
6月3日,康平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康平电厂的两台六十万千瓦发电机组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只待7月中旬国家电网铺设完毕,即可全马力的投入发电。
同时,投资20亿元建设的康平县大强煤矿,已经完成永久性输电线路建设。康平县煤电联动,正好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和推进大强煤矿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张强镇,田野里一个个“磕头机”不知疲倦地运行着。镇党委书记孙连成向我们报喜:张强镇在唐僧窝堡一带已打出石油勘探井十三眼,油气都显示良好,其中七眼井已经正式开始生产石油,产量最高日产达二十吨。
一路走来,康平县西南部、西北部遍布风电风车,风力发电再不是两年前的稀罕景,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2.5万千瓦。能源产业在康平不再是几年前的憧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支柱。康平县经济开发区主任马玉春介绍说,朝阳开发区塑编及配套企业落户110户,产业档次进一步提高,集群规模在东北地区最大;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五金机加企业分别落户30家、25家和30家,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高效特色农业——富民惠农的“主业”
据县政府有关领导介绍说,康平农业在高效、特色发展上,今年的步伐最大。全县花生面积达到了35万亩,薯类、天鹰椒等特色作物面积达到16万亩。特别是设施农业取得新突破,规划建设了6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新增棚菜面积1.42万亩,累计达到了2.8万亩。在养殖业发展上,新建省级标准化畜牧小区28个。猪饲养量达到152万头,牛饲养量23万头,羊饲养量34万只,禽饲养量2900万只;各类养殖专业村屯达100多个、专业户320余户、牧业小区150个;在经济林建设上,寒富苹果、大扁杏、桑树三大经济林快速发展,栽植面积分别达到了3.4万亩、4.3万亩和4.6万亩。
同时,随着福润禽肉加工、恒裕丰泰花生大豆蛋白深加工等一批超亿元的农事龙头企业开工建设,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有效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真诚服务——经济发展的最佳保障
柳树屯乡农民李俭尝到了政府加强服务的甜头,他是150个肉鸡饲养专业户的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今年初要办理相关手续,可是这么多养鸡户分散在各个角落,要凑齐这150人,绝非易事。县工商局的同志派出专车,挨家挨户办登记,不到一周就办妥了相关手续。
投资超亿元的恒裕丰泰花生大豆蛋白深加工公司总经理顾在俊说,康平县政府各部门对我们企业家太好了,可以说“服务像保姆,工作像助手,后勤像娘家,感情像兄弟”。最近我们的企业就要投产了,多亏了康平县政府的帮助。
为支持“创业富民”,发展“草根经济”,县里成立了全民创业指导中心,各乡镇、县直各委办局每年要扶持1—2家新注册的民营企业和5—10户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每位县领导每年要包扶1户重点企业,各乡镇每年要抓500—600名农村创业能手。县里还出台34条鼓励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办企业准入门槛。
本报记者吴尚真 杜争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