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专家:西方政治偏见干扰中国海外投资步伐(图)

2009年06月10日04:1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闻眼

  中国最大一单海外并购案黄了。中国铝业公司5日确认,力拓董事会撤销了对2月12日宣布的中铝注资力拓的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当天在墨尔本表示对注资失败非常失望。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随后会见了中铝代表,并表示:“澳大利亚依然欢迎中国投资”。

  6日,澳财长斯万辩称力拓毁约非政治行为。但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治偏见是导致此次交易失败的重要因素。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9日表示,相信中国企业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友好诚信的原则对外开展经贸与投资合作。

  文/记者李明波

  核心提示

  梅新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政治性风险在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史上一直是个重要的干扰因素,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一家航空技术企业就被否决,此后更发展到中国企业在第三国的投资也会受到美国某些势力的阻挠。

  康荣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中铝的失败,说到底就是政治偏见作祟。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一直在西方有很大市场,西方国家一直对把矿产资源出售给中国心存芥蒂;由中国国有企业出面进行国际并购,一定会面临政治压力。

  中国国企海外收购

  常常面对政治敌意

  Q&A

  广州日报:

  中铝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梅新育:在力拓董事会毁约的公开理由背后起作用的主要是政治性风险。政治性风险在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史上一直是个重要的干扰因素,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一家航空技术企业就被否决,此后更发展到中国企业在第三国的投资也会受到美国某些势力的阻挠。

  在中铝增持力拓交易中,政治性风险从一开始就如影随形。澳大利亚反对党政客以中铝和其他中国企业接二连三大举投资澳大利亚资源为借口,大肆宣扬“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和中国暧昧不清”,陆克文及其阁员的私人交往也被拿到有色放大镜下无限上纲。

  康荣平:中铝的失败,说到底就是政治偏见作祟。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一直在西方有很大的市场,西方人对把矿产资源出售给中国心存芥蒂。谁都知道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限的矿产资源都具备重要战略意义。

  由中国国有企业出面进行国际并购,一定会面临政治压力。这让人联想到美国政府反对中海油高价收购尤尼科案,中国国企的海外收购行为往往要面对政治敌意,并且推高了收购价格。中国企业不得不放弃本应拥有的权利,却依然无法获得反对者们的谅解。

  力拓逐步摆脱财务困境,归功于全球资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和资本市场的转暖。力拓与必和必拓组成铁矿石合资公司,可以通过共同进退获得价格垄断收益。就在力拓宣布推翻合约的当天,力拓股价上涨了13%,达到7个月最高。

  澳大利亚定位模糊

  某些势力煽风点火

  Q&A

  广州日报:

  澳大利亚国内如此强烈的反对声音导致中铝并购的失败,是否会影响到中澳关系?

  梅新育:“中资风波”之所以能够占据澳大利亚政坛话题头条,背后还有澳大利亚国家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之争的因素。澳大利亚应当将自己定位为什么国家——首先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西方国家,抑或首先是一个亚太国家?

  如果是在东亚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上世纪8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对上述问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一个答案;但随着东亚的崛起,澳大利亚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日益模糊不清,日益焦灼不安。在五个主要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与人口众多且连成一片的美国、加拿大、英国不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口不多,且孤悬南太平洋,面对的则是人口数以十亿计的东亚。

  假如澳大利亚可以完全独立地作出抉择,那么这场中资风波也许不至于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不幸的是,某些国家、某些势力企图将澳大利亚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他们为此煽风点火,令这场风波一再升级。

  本来,澳大利亚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且其基础设施优越,能够为我国提供大量所需资源,又正在与我国谈判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问题是,某些势力多年来一直企图组织“遏制中国”的阵营,而要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他们需要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的“超级航空母舰”。澳大利亚国内也有些势力主张与美英绑在一起。今年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第一份《国防白皮书》,提出要在未来20年投入700亿美元加强澳大利亚国防能力,“中国威胁”则成为其强化军力的借口。

  国企身份成为发难借口

  Q&A

  广州日报:

  国企身份成为澳大利亚反对者最大的借口。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梅新育:有能力在海外发动大型投资的中国企业多属国有企业,而在对西方国家投资受阻的案件中,狙击者常常借口向当事企业的中国国企身份发难。

  有鉴于此,有人主张我们应该依靠私营企业获取海外资源,但这种意见并不可取。国企、特别是央企在获取海外资源和反危机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经济成分所无法替代的,而且,这关系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企身份不过是发难者的借口而已,只要有发难的动机,没有这个借口,他们也会找出别的借口。

  康荣平:既然国企的海外投资难以避开政治类风险,那么放开境内并购的行政审批,由具有活力的市场型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是绕开政治这块礁石的可行选择。比如政府应鼓励民企和中小企业走出去投资。

  经验教训

  大型海外收购

  注意评估政治性风险

  Q&A

  广州日报:

  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行为中,您认为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是哪些?

  梅新育:第一,更准确地评估在西方国家投资的政治性风险。特别是在很多国家,你与它经贸往来规模小的时候,谈不上政治性风险;一旦规模大了,政治性风险就会浮出水面。

  第二,还是要实施反周期策略,因为在行情低谷时期东道国政府和民间抵触心理较小,要价也低。这回中铝介入的时机很好,就是初级产品市场行情回升太快对我们的计划构成了干扰。

  第三,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东道国地方政府对中国投资的欢迎。在中铝增持力拓交易中,澳大利亚矿区所在地政府(包括西澳洲和昆士兰州)普遍持欢迎态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我们的政治性风险。

  第四,我们必须改善企业的行为方式,以免加大政治性风险。中铝增持力拓交易宣布于2月12日;中国五矿收购OZ矿业宣布于2月16日;华菱钢铁收购FMG宣布于2月24日……中国企业在短期内扎堆涌向澳大利亚,过分引人注目,加大了我方的政治性风险,我国以后需要以此为戒,加强协调。

  康荣平:我们企业的某些做法值得反思。我认为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给力拓有点疯狂。这195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中铝的净资产,这种行为不像是市场经济下的纯粹企业行为。

  西方媒体将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海外收购形容为“大款遇上大减价”,毫无节制地来一场疯狂大血拼。

  回顾历史,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海外扩张不堪回首。日本当时购买的多是美国的“夕阳产业”,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了,狂欢中买来的美国资产都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累赘。

  外交部发言人:

  中国企业将继续

  开展国际合作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关于力拓集团撤销与中国铝业公司交易的问题时表示,相信中国企业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友好诚信的原则对外开展经贸与投资合作。

  秦刚说,目前力拓集团单方面作出的决定,不仅令中方有关企业感到失望,也在中国有关业界和民众间引起强烈反响。但是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友好诚信的原则对外开展经贸与投资合作。

  他国经验

  战略性资源交易

  容易受政治干扰

  本报讯 很多国家都把海外收购看成是国家战略转移和资源保障的重要手段。但这一直是一个敏感领域。很多国家重大战略性资源引进外资交易都可能引起公众不安,引发政治上的反对。

  以美国为例,2006年初,迪拜港口国际公司以68亿美元的金额收购了世界航运业巨头之一“英国铁行轮船公司”。因这家公司原先拥有美国6大港口的经营权,这6大港口的经营权自然落到阿联酋迪拜公司手中。尽管布什政府为维护与阿联酋的盟友关系,大力支持收购案,但美国众议院最终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这笔收购。

  (李明波) (来源:广州日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