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舆论监督视角下的“骗补门”

2009年06月12日08: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国际观察

  面对舆论,政府似乎成了弱者。因丑闻而遭受“逼宫”压力的英国首相布朗承认,他正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动荡时期。布朗6月8日在工党内部会议中坦承自身不足,誓言将给工党带来变革,才躲过了“逼宫”一劫。
其实影响世界的不是“骗补门”本身,而是舆论监督。透过此次“骗补门”事件,彰显了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

  曾亚波

  近日,在《每日电讯报》等英国媒体的推波助澜下,“骗补门”丑闻对英国政坛的影响再度升级:继6月5日有5名高官辞职后,6月6日又有4名高官相继辞职,真可谓“人言可畏”。

  “骗补门”的监督语境

  “骗补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危机时代平衡公众心理的需要。在两年前的英国,像骗补这类小事还真的不算回事,但现在情况有所改变。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英国民众变得更加敏感,因为失业率比较高,大家难免斤斤计较。尤其是眼睛都盯着政府的时候,政府内出现这么大的丑闻,譬如一个人几十英镑的狗食是小事,但600多个议员的问题堆在一起,每年要多花费1.4亿美元,就不再是小事了。媒体善于捕捉公众关注的焦点:花了纳税人这么多的钱,这些官员又干了些什么?他们如何以实际行动恢复民众对经济振兴的信心?

  只有了解英国的舆论监督史,才能更深地体会“骗补门”的文化语境。早在1660年和1697年,英国国会两次下令禁止采访并报道国会的一切事项,宣称诽谤议员,批评国会、政府、王室和政府官员的报道及言论,均可按煽动诽谤罪论处。历史上,英国报人威尔克斯因在文章中批评国王乔治二世而被捕。获释后,他联合其他曾经被捕的出版商控告政府。法院判处政府败诉,并宣布实施了200多年的“总逮捕状”为非法。1868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正式确立新闻记者报道及批评国会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到19世纪末,英国最终确立了对国家机关的批评权。这也是最早确立的新闻传媒的舆论监督权。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欧洲人对很多小事情关注过细,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并不为奇。

  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的自我救赎也初现端倪。金融危机使得本来就面临互联网强大冲击的报业生存危机重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骗补门”事件使人们相信,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舆论监督,平面媒体就真的会彻底退出市场。在报道“骗补门”事件后,《每日电讯报》的销量大增,凡报道有关“骗补门”消息的报纸,每天多销了5至9万份,使报社获得最大的收益。

  舆论监督让公众受益

  “骗补门”事件的曝光使问题官员不战自退,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每日电讯报》让事实说话、让公众评判,既不说是什么样的途径得到的,也不说这些报销是否合法、合理,只是将过去4年来议员们报销的明细,每天捅出一些来,让公众来判断这些报销是否合法、合理,当那些看起来可笑的报销明细展现在人们面前,知趣的英国议员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声名扫地,自然选择了主动请辞的上策。

  “骗补门”推动了阳光政务,推进了立法的进程。由于媒体和公众在不断地追问,英国政府也想拿出一些补救的方式和方法。按照英国法律规定,议员可以享受一些补贴。在两年之前,250英镑以下的花销是不需要提供任何票据证明的,去年的额度变成了25英镑,现在所有的花销都需要提供票据证明。且议员们被要求每月的报销额度不能超过1250英镑,所有报销明细,每季度必须在网上公布,以供民众监督。

  5月31日,英国首相布朗表示,为防止“骗补门”事件再度发生,英国将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审核议员过去4年来所有公务补贴项目;制订议员行动守则并写入宪法修正案,守则中包括议员对选区需承担的最低限度义务等规定,违反者将面临罚款或失去席位;另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研究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制订成文宪法以及实施上议院改革。布朗要求,所有公共机构都应展开一次清查运动。一波三折的“骗补门”尚未尘埃落定,而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效用已可见一斑。

  影响世界的是舆论监督

  影响世界的不是“骗补门”本身,而是舆论监督。在《每日电讯报》报道了这些过去4年议员报销的明细以后,英国下院议长保尔·马丁曾经试图阻止这个消息的发布,但当他向英国高等法院提出后遭到了法院的驳回。后来一些议员向议长质询说由于他没有实施好监督作用,使得这些议员能够骗取报销金,失职的指责是导致他最后不得不辞去议长职务的主要原因。英国下院议长在任中辞职,这在英国300年来是头一遭,由此可以看出舆论监督的确起到很大的作用。

  英国媒体关注政坛账目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5月,英国最高法院就下令议会公开议员们公款报销的全部细节,此后各大报纸都会时常拿出议员的报销单晒一晒,这次《每日电讯报》公布了详细的全套报销资料。英国《新政治家》前主编坎福勒撰文称,《每日电讯报》在此次骗补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符合公众的利益。唯有监督能让权力成为弱势群体,而权力一旦成为弱势,民生就会得到最大的尊重。

  当然,只有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才能真正保障公众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果公众的知情权受到限制,其参政议政的权利就必然大打折扣。民众最关心民生问题,而讲民生,就不能不提到舆论监督。英国公众能够监督政府,关键在于《自由信息法》赋予了公众对政府事务的知情权。因此,这种舆论监督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一定要依法行政,要尊重民意,更要确保民意表达的畅通。

  媒体的监督不是目的,问责与依法处理必须跟上。以前的英国公务员和议员滥用公职津贴问题,警方不愿意介入其中。这一次,伦敦警察局已接到大量民众针对议员骗补的控诉。警方查实,前国务大臣莫利骗取房贷补贴长达一年半,已涉嫌触犯刑法。伦敦警察局已联合检察部门成立一个特别小组,评估针对议员滥用津贴的控诉,这一举措被媒体称为“前所未有”。

  用好舆论监督还必须健全配套制度。舆论监督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权力机关要为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构建必要的法律保障。同时,舆论监督有时会失去必要的规范和理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途径。突然地无序地滥用舆论监督,不仅会使权力与局势限于混乱,更会导致民意的失控。从长远讲,各国应该进一步改革监督体制,完善预防腐败体系,同时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