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林毅夫世行为官一年 观点深深影响世行及领导人

2009年06月16日13: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林毅夫世行为官一年记

  “林毅夫的业绩表明,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的贡献,不仅在于出产品,更在于出人才,出思想”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洪 | 美国华盛顿报道

  从台湾到祖国大陆,又从北京大学教授到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人生履历,存留着现代中国历史沧桑和风云变幻的烙印,也被看作是现代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见证。

  正是出于对林毅夫学识和对中国发展经验的看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选择了林毅夫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林也成为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

  曾担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是中美关系著名的“利益攸关方”概念的提出者。对中国知之甚深的他对记者解释说,林毅夫是经济发展领域尤其是农业发展方面的专家,他的任职,将会为世行带来“一套独特的技能和经验”。

  而林毅夫任职世行的第一年,这个世界就遭遇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世行工作量陡增,中国角色和经验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林毅夫的一言一行更为外界关注。

  在异常忙碌中,林毅夫度过了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第一年。他对《望东方周刊》说,一年来,他“备感责任重大,总努力尽职尽责”。至于成绩,他谦逊地表示,自己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及格的”经济学家吧。

  对于林毅夫一年的表现,佐利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对本刊记者说,林毅夫向世行展示了“值得尊敬的学术才能、可操作的经验、具合作精神的领导才能以及熟练与理论的卓越结合”,“世行职员都欣赏他有深度的建议,我非常重视他的忠告和友谊。”

  新职位需要全球视角

  在华盛顿,经济学家多如过江之鲫,但林毅夫似乎与众不同。自2008年5月底就职以来,他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担任世行新闻总监的Geetanjali Chopra女士对本刊记者表示,林毅夫“谦逊的态度、开放的观点”让她印象深刻。作为同样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世行高级官员,Chopra女士为林毅夫的表现感到骄傲。

  许多接触过林毅夫的人都说,他没有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高傲和淡漠,每次回答问题,总是微笑满面。

  但对林毅夫来说,从大学教授转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外界的关注和厚望,是对他的鼓励,也是一种压力---尽管他本人总是回避使用这个词。他对本刊记者强调,他更愿意说,他在“努力适应目前的生活”,而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

  所谓“全新的生活”,不仅因为他的家从北京搬到了世行总部所在的华盛顿,更缘于当前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说,以前他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虽然也担任一些行政职务,但主要仍以教学和研究为主;而进入世界银行,职务高,责任也大。

  他强调,作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他应该不辱使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也是做一个尽力尽责的经济学家,我就要竭尽自己所能。”

  他的最大感触,就是新职位需要他具有全球视角,“在国内,站在中国的立场,想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但在这个地方,考虑问题都必须从全球的视角出发。”

  林毅夫担任的是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界银行的头号宗旨就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林毅夫说,作为这一部门的负责人,他面临的很大一个挑战,就是调动每个同事的积极性,集合大家的智慧,提供应对的方案。

  就任以来,他日以继夜地工作。短短几个月内,他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加纳、尼日利亚等多个非洲国家,还到德国、日本多个发达国家访问。

  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也是他之前作为北大教授难以想象的。他对本刊记者感叹,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感觉时间不够,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而世行的成员国有180多个。但具体来讲,“最大的难题,我想还是怎么样去了解每个国家,去真正地站在那个国家的立场,看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每次见面,他总是很忙,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以至于2008年的一次约访,他最终只能将时间定在下班之后。谈话中,他办公室的灯光不时自动熄灭,提醒他:早已到了该离开的时间。而他重新将灯打开,继续与本刊记者的对话。

  在他赴世行就职一周年前夕,《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对他进行的专访过程中,他的助手又不得不两次进入办公室提醒时间已到。

[1] [2] [3] [下一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