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派总统候选人穆萨维的支持者6月16日在德黑兰街头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大选结果
|
骚乱显示了改革派和保守派多年来就伊朗发展方向和路线的斗争
本报特约记者/谢冬
伊朗总统选举被指舞弊引发的连续大规模骚乱,让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暗藏多年的政治斗争浮上台面。在这场被称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最大的政治骚乱中,数百万伊朗人走上德黑兰街头,抗议大选结果,并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暴力冲突,目前已有7人丧生。
有分析认为,骚乱暴露了伊朗经过30年的伊斯兰革命后社会严重分化的问题。
两派较量多年 自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以来,尽管伊朗政局总体上十分稳定,但保守派和改革派暗中的交锋却从未停止。保守派反对政治自由化和多元化,坚决维护和执行伊斯兰教法,确保伊朗不受西方“腐化”。改革派则倾向于更为自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对内支持言论和新闻自由,对外主张与西方国家和解。
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暗斗经常会在总统选举时变得白热化,甚至引发政治骚乱。1981年6月,曾担任霍梅尼助手的伊朗首任总统巴尼萨德尔因持改革政见,与立场保守的霍梅尼发生冲突而遭到罢黜,并受到通缉。1997年5月,名不见经传的哈塔米战胜另外3名对手当选总统,令保守派阵营一片哗然。当年7月,支持改革派的学生因不满保守派暗中阻挠哈塔米施政,走上街头抗议。
不过,与前两次政治斗争相比,此次伊朗总统选举所引发的骚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此次骚乱的规模巨大。法新社援引当地警察的话称,仅在15日当天,就有150万至200万人参加了抗议游行。其次,骚乱演变为流血冲突。许多示威者在街头焚烧车胎、垃圾桶和电单车泄愤,并与警方发生激烈冲撞。另外,大量支持改革的中产阶级也参加了示威游行,他们利用网络号召民众参与集会,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有评论认为,伊朗大选后爆发的街头冲突,实际上是伊朗国内两派多年来就伊朗发展方向和路线斗争的激化和爆发。西方媒体称,“骚乱显示了代表城市现代化的改革派和代表农耕传统文明的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中产阶级崛起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巴斯·阿马纳认为,此次伊朗大选引发的骚乱无论如何收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伊朗中产阶级崛起的重要标志。与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前相比,现在的中产阶级群体已经开始积极参与伊朗的政治生活。
目前,将近有80%的伊朗人居住在城市。而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一数字还不到25%。伴随城市化而来的是伊朗中产阶级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该群体已经覆盖了企业家、小商人、私有企业或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较高级别的公务员、教师等。
这些新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伊朗社会和文化有着不同于普通民众的理解,能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因而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生活在其他国家的中产阶级一样,伊朗的年轻人也希望过上富足的生活,有更多的文化信仰和社会活动自由,女性们则希望能获得更多同男性一样的权利。美国媒体分析说,如果伊朗政府内的保守派势力不愿正面回应中产阶级的诉求,他们将会失去这群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选民群体。
内贾德执政加剧分化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前总统哈塔米8年执政采取的诸多改革措施不无关系。哈塔米任职8年来,通过推行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措施,放宽对社会的控制,积极倡导言论自由,扩大妇女权利,使伊朗保守的社会氛围有了较大改观。
在伊朗中产阶级实力增长的同时,2005年上台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却从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路线上回缩。自内贾德执政以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日趋强硬,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持续紧张。与此同时,伊朗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和住房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不少民众的担忧。
崛起中的中产阶级对内贾德的施政措施感到不满。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16日分析称,中产阶级对内贾德政府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千名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被内贾德的支持者挤出位置;占伊朗经济总量20%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政府干预市场不力,导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潮水般涌入伊朗,同时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住房等各项开支翻倍。相反,内贾德的竞争对手、改革派总统候选人穆萨维则在选前承诺当选后将停止道德警察的巡逻,许诺女性可以自由着装,获得了中产阶级的支持。
来源:世界新闻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