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昨初步认定雷电次声波导致余杭四岁女童不幸
6月23日确定为杭州防雷宣传日
记者 顾怡
本报讯 前天下午,余杭临平一个四岁小女孩坐在奶奶腿上吃饭时,一个雷打下来,小女孩被震死(详见本报昨日第3版报道)。
昨天上午,浙江省防雷中心的雷电专家赶到小女孩的家和医院,调查这起雷电致人死亡的原因。
“基本上跟之前判断差不多,是雷击时造成的次声波引起人体共振,导致了小女孩的不幸。”浙江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张卫斌说。
整件事情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调查研究、仔细分析,省防雷中心说,最终结论暂无法公布。
次声波——死亡之声
本次雷击事件中,引发悲剧的是声音里的一种——次声波。
自然界里,声波的频率范围十分宽广,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在20-20000Hz(赫兹)之间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1948年,一艘名叫“乌兰格梅达奇”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突遇海上风暴,船上的无线电报务员一面拍发SOS信号,一面断断续续地报告:“船长及全体船员已经死去……我也快死了。”
救生人员赶到时发现:所有船员都僵死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他们的尸体上找不到一点儿伤痕,但是,每个死者的脸上都残留着恐惧的表情。
船员们是怎么死的?船上没有任何打斗、燃烧等的痕迹,法医的解剖报告也表明,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壮,身上找不到任何伤痕。
后来,经多年研究和试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起海难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波。
新华网重庆频道报道,2007年4月1日晚,重庆垫江至忠县高速公路13标段边坡施工队伍的工人,在工棚内遭遇雷击,5人死亡,5人受伤。
事后,气象专家调查得出结论——事故属于天空直击雷激波效应导致,雷击次声波,正是主要元凶。
次声波为什么会致人死亡?
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它频率很低,一般都在20Hz以下。
但这样的振动频率,刚好和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很相近(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17Hz,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Hz,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4~6Hz)。
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次声频率刚好与人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症状。
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甚至丧命。
雷电次声波,一般由直击雷引发
杭州市气象台统计,6月20日,也就是小女孩发生不幸的这一天,杭州共监测到3400多次雷电。
雷电在气象学上有很多种分法,但一般会对人造成伤害的主要是直击雷,也叫落地雷。
这种雷很危险,一旦被击中,其热效应可在雷击点局部范围内产生6000-10000℃的高温。包括前面所说的雷电次声波,一般也是由直击雷引发的。
怎样辨别直击雷?
杭州市气象台预报员说了一个小方法:打雷时注意看,闪电在天空中横着闪,雷声是“轰隆隆”的,叫做高空雷,危险系数不大;
如果闪电是从高空往地下走的,雷声听上去是“咔啦啦”的,那就是直击雷。
高空雷,一般发生在云层中间,雷声在云里面多次反射,在爆炸波分解时,又产生许多频率不同的声波,它们互相干扰,所以听起来声音沉闷,轰隆隆响。
而直击雷的雷声“咔啦啦”,说得通俗点,就是因为这种雷是从天上往地下打,闪电离我们的距离比较近,它所产生的爆炸波,还来不及演变成普通声波就下来了,所以听起来就像爆炸声一般。
直击雷的主要危害
直接雷击:雷电现象发生时,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雷电电流,会由人的头顶经过身体,流入到大地。人因此受到雷电的击伤,严重的会死亡。
接触电压: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高大的物体时,会在高大导体上产生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
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受到这种触摸电压的袭击,会发生触电事故。
旁侧闪击: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如果人就在这物体附近,雷电电流会在人头顶高度附近,将空气击穿,再经过人体泄放下来,使人遭受伤害。
跨步电压: 当雷电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会产生一个电位场。电位的分布,是越靠近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高,越远离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低。
如果雷击时,人的两脚站的地点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就在人的两脚间产生电压,这时电流就可能从人的一只脚进入身体,流向另一只脚。
所以,遭遇雷电时,如果一下找不到地方躲避,可以找一块地势低、尽可能干燥的地方,蹲下且两脚并拢或单脚着地,使两腿之间不会产生电位差。
每年6月23日是杭州防雷宣传日
每年6—8月,杭州强对流天气高发,刮风、打雷、下雨,甚至冰雹,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灾害事件发生。
去年6月23日,淳安千岛湖上,一艘去杨梅岛采收杨梅的挂机船被雷电击中,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这是杭州历史上最严重的雷击事件之一。
为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减少因雷击造成的损失,今年起,杭州决定把每年“6·23”定为防雷宣传日,集中开展防雷安全宣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