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6月23日电(记者罗博)昔日生态恶化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如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洲;曾经风沙噬虐的毛乌素沙地前沿,如今变成了林场腹地,树林中间处处是由日光温棚、养殖园区构成的田园风景。这是记者日前沿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边缘采访时看到的真实场景。
然而在10年前,这里还是“黄土露于野,千里无绿草”。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当地政府近年来在这里实施的封山禁牧政策。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其中部干旱带上的盐池、同心、海原、中卫等1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区的一半多,草原面积占63%,是中国十大牧区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滥采乱垦,天然草原退化严重,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7%。这里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确定的中国沙尘暴源区之一。
宁夏草原站站长王洪波说,粗放式的畜牧业赚得“蝇头小利”,却欠下巨额生态债,尤其是宁夏南部山区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不但导致当地农民生活贫困,最严重时每年约有1亿吨泥沙注入黄河,造成黄河中游地区土地肥力减退,下游河道逐年淤高,并威胁到黄淮平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从2003年5月1日开始,宁夏成为继河北、陕西之后,中国第三个实行全境禁牧的省区,在广大农牧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草原革命”。
封山禁牧6年多来,宁夏的生态环境改善非常明显。数据显示,目前宁夏天然草原产草量平均提高了30%,主要草原类型植被盖度平均提高20%-50%,草原沙化和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广袤的草原重新披上了绿装。更重要的是,封山禁牧并没有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反而从过去严重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粗放型生产转为舍饲、园区化的集约型经营方向。目前,宁夏羊只饲养总量由禁牧前的821万只增加到目前的1100万只,增长34%。
宁夏只是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改善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包括陕西、青海、宁夏、山西等6个省份发布了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6个地、市和近120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现了封育保护,全国共实施生态自然修复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39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已得到初步修复。
宁夏林业局局长王德林认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多数是中国较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和财力水平下,国家依靠有限的财力、物力是不可能全部进行人工治理的,封山禁牧便是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再辅助以人工措施的投资小、见效快的最有效方法。
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防沙治沙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近1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758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