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是云南省重要林区县,也是典型的集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县,全县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73.5%,山林是农民增收的希望。
长期以来,由于林业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突出、经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林农的利益难以凸现。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永平县委、县人民政府着眼于打造绿色强县,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通过统筹规划、大户带动,促进了泡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并重,兴林与富民双赢目标。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预计2009年全县年产核桃干果将达1300吨,实现产值3.1亿元,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泡核桃已成为该乡富民兴乡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明晰产权打牢产业发展基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广大农户“靠山吃山、靠山养山和靠山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由于权属不清,森林管护出现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打破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局限,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已势在必行。永平县紧紧抓住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结合县情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工作思路。目前,全县已确权集体林面积303.68万亩,发放林权证书31779户33249本,排查调处各类林权纠纷3322起,调处成功3306起,解决了山林权属不清、管护责任不明等状况。通过改革,集体林产权得到明晰,林地林木经营流转得到规范,真正做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为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先行拓宽产业发展路子 长期以来,由于核桃种植零散,广大群众对核桃产业发展不敢想也不敢做。产权明晰后,怎样带领林农走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成为摆在党委政府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反复讨论研究,县委政府决定立足于实际,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产业要做大,规划必先行,根据全县的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将全县的核桃基地建设规划为“五带三片区”,即:博南山系第一产业示范带;万宝山系第二产业示范带;云台山系第三产业示范带;宝台山系第四产业示范带;中莲山系第五产业示范带。以倒流河、银江河、顺濞河流域海拔在1600米以下低海拔地区为美国山核桃种植片区;海拔在1600至2200米的中海拔地区为本地大泡核桃种植片区;海拔2200米以上高海拔冷凉地区为新疆核桃种植片区,以“五带三片区”带动全县核桃全面发展。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整合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大户带动形成产业发展规模 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泡核桃看作是“懒庄稼”,只注重产出而不重视投入,任其自然生长,原本长势良好的核桃树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管护,最终长成了疙瘩树,效益甚微。如何帮农民算通生态账和经济账,克服“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解决由于核桃种植周期长,部分农户“等烧不等煮”,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县委、政府对此作了大胆的探索,通过引进和扶植大户,使群众做有先导、学有榜样,最终实现科学管护,合理发展。引进了大理建标公司,在新村村发展薄壳山核桃10000亩。同时,扶植好本地常永祥、陈学贤等一些种植大户,通过产业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使广大群众学到了泡核桃抚育管理的先进技术。在大户的带动下,群众的产业发展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出现“争着种、主动栽、加强管”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种植户达22600多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0%以上。在此基础上,以大户为中心成立了专业协会,实现了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了林农由于市场信息不灵带来林产品贱卖的问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实现了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泡核桃产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李群峰钏志鑫)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