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因工而立,因工而兴,历经了“三线”建设的兴盛,军工外迁的阵痛,二次创业的艰辛。近年来,华蓥市牢牢把准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脉搏,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速推进“三个转变”,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产业化,闯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突显“换血”效应 华蓥市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发展基础扎实。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国家“三线”建设布局,华蓥市境内规划布点建设了华光、明光、江华等八大军工企业。后来,随着煤炭、水泥等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相继建成了渠江水泥厂、华蓥山矿务局等一批省、地属水泥、煤炭骨干企业,创响了一批知名品牌,“双枪”水泥、“明佳”照相机享誉海内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对“三线”军工企业布局进行产业政策调整,原驻华蓥市的八大军工企业相继搬迁至成都、重庆、南充等大中城市,华蓥市工业经受了历史的重创,几乎失去“半壁河山”,仅留下大量闲置厂房划归地方政府所有。面对困难,华蓥人民主动迎难而上,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大计,立足能源优势,大作资源性工业文章,通过产业整合、技术改造、深度开发等多种途径,努力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煤炭、水泥产业迅速崛起,“一黑二白”两大传统产业继续保持高昂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华蓥市委、市政府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摆脱仅仅依靠发展资源型工业振兴全市经济的桎梏,把目光瞄准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军工闲置资源等比较优势,创新推广感情零距离、办事零差错、服务零障碍的“三零”的招商方式,主动承接重庆工业转移,积极融入重庆经济圈,汽摩配件和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新型工业快速发展。2006年以来,宏云水泥、凯达电机、格林电池、正大机械、腾扩发制品、大川木门、华蓥山酒业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投资上亿元的华凯农用车、金迅发制品、正元汽车灯具及部件等一批重点项目正抓紧建设。2008年,全市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
从粗放型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突显“集约”效应 近年来,华蓥市紧密结合工业发展和经济运行实际,主动查摆问题,创新工作举措,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动摒弃重开发、轻节约,重建设、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的粗放经营模式,坚持四个“更加注重”,大力实施集约化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轨道上来,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更加注重产业选择。严格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突出自身特色,选准优势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了速度、结构、效益三者有机统一。二是更加注重科学管理。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战斗力。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由政府出资选派部分优秀企业家到各大科研院所培训学习或外出参观考察。2006年以来,全市多次组织优秀企业家外出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建设了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和具有较强工业改造、技术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为全市实施集约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三是更加注重品牌效益。近年来,华蓥市大力实施品牌兴企和质量兴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广大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争创知名品牌,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保持持久竞争力,“双枪”水泥、“大川”木门等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四是更加注重招商引资。主动变“招商引资”为择商引资,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技术含量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亮“红灯”,避免了重蹈饥不择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的覆辙。目前,全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后劲十足,向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集约化工业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突显“规模”效应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按照军事地理区域和“分散、靠山、隐蔽”的原则在华蓥市规划布局了八大军工企业,星罗棋布,几乎形成了沿华蓥山脉以西的所有乡镇乡乡有军工企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华蓥市也不例外,大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乡镇企业林立,分布极其零乱。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上下掀起“开发区”建设热潮,华蓥市、乡(镇)两级也相继建立起以圈占土地为目的所谓“开发区”,盲目发展工业,结果导致“开”而未“发”,后经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最终夭折。这样翻来覆去折腾,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面对现实,华蓥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果断决策,主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调整了过去各乡镇都办工业的“块状工业”格局,在蓥城城郊广华大道沿线规划了21平方公里作为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力集聚规模效应。自工业集中区设立以来,共完成投资9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建成骨干道路10余公里,铺设供水管网9公里、排水管道12公里,改造通讯线路8.7公里、电力线路4公里、广电线路3公里,建成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成功引进近40户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以华凯农用车、正大汽配、燕辉机械等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以腾扩发制品项目、金龙华纺织项目等为代表的轻化工产业,以8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曹一波张楠)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