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博弈
对“番茄”这种尚未成型的小作坊式“网络删帖”行为来说,删帖带来的收益是很少的。“番茄”介绍,他给个人每删一个帖子收50到100块钱不等。
专业的网络公关公司帮企业删帖收费则要高出许多。“立二拆四”介绍,业内一般在论坛上每删一个帖子收几百,如果是删新闻的话就会三千五千上万不等了。
“立二拆四”对这种零散的业务并不感兴趣,他透露,他的公司主要是为常年合作的大客户删帖,按季度或年份为其提供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测,涉及的金额每笔最高可达上百万。
IRI网络舆情咨询机构总经理李艳向本刊记者介绍,他们公司开发了两种实时的舆情监测软件“I-monitor”“I-catch”,能根据关键词实时抓取相关的新闻、评论,从而得出某社会热点事件、某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关注度。李艳说,这种产品很受公关公司和企业的欢迎。
这也说明互联网日渐扩大的影响力,让企业不得不愈加重视网络舆论的力量。“立二拆四”介绍,删帖公司的背后存在着一条模糊的利益链。本刊记者发现,这种所谓的利益链事实上涉及网站和企业两方面的诉求。
对企业而言,除去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在生产、流通、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中还可能产生瑕疵,如果被放到网上无限扩大,就可能给企业造成困扰。
不仅如此,网上谣言的危害也不能忽视。杨飞介绍,不久前有网友在南方某知名网站上发帖披露一房地产商的负面消息,该网站未经核实就把帖子内容当成新闻放在了网站首页上,迅即引发国内其他门户网站转载,这给该颇具影响力的地产公司造成很大的困扰,股价一路下跌。
此外,“立二拆四”还介绍,企业故意在网络上组织人发帖诋毁竞争对手,也是不正当竞争在互联网上的呈现方式。
杨飞认为,大多数企业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往往是很弱势的,加上某些网站缺乏自律,很容易滑落到利用网络舆论利器实现自身的商业利益,“动机可能并不单纯,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删帖是必然会存在的。”
据“立二拆四”介绍,他曾接手过一个类似的案例。某著名的日用品牌一直拒绝在某网站上投放广告,无计可施的网站碰巧看到网络上有消费者发帖投诉,称在使用该产品时发现里面有虫子,该网站立即就此进行炒作,通过对帖子置顶等手段进行放大,给该产品造成了沉重打击。
杨飞也透露,某些网站在内部培训销售人员时,会叮嘱其多关注企业的负面新闻。“负面的新闻放在首页上,企业肯定就会打电话过来。”“立二拆四”称,这是某些网站屡试不爽的手法。
“天涯杂谈”版首席版主“一马青尘”表示,他的权限仅仅是按照版规进行管理,至于与企业商务合作,或者企业希望删帖,都是直接跟天涯网站方联系。涉及删帖的话,网站的管理员就可以做到,并不需要通过版主。
当前,根据有关互联网管理规定,大多数网站尤其是商业网站并没有采编权,网站新闻只能是转载传统媒体的报道。但据杨飞介绍,某些大型网站通过采取和个别传统报刊合作的方式,使其成为网站的“傀儡刊物”,借重其采编权刊发报道进而在网站转载,以实现某些目的,“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就没能成为舆论公器,而成了谋求私利的武器。”
除此之外,更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是企业跟网站签订“保护性协议”,也就是企业同意在该网站投放多少广告,网站则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不出现该企业的负面消息。
“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杨飞说,这种手法不仅企业在使用,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可能牵涉其中。
据阿任介绍,曾有某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找到他,请求帮忙删帖,原因是某游客在当地景区游玩回来后,上网发帖指责景区服务。杜培源也介绍,像类似情况,除了找公关公司或者删帖公司外,政府部门还可能直接找到网站进行公关。
显然,这给网络腐败和侵蚀公众话语权提供了操作空间。
话语权的辩证
事实上,删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自互联网出现以来就相伴相随。
杨飞认为删帖可以分为两种,除上述企业行为的删帖外,还包括政府或法律行为的删帖。后者一方面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发布的内容,比如黄赌毒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指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和对隐私的泄露,比如造谣、谩骂等。
最近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先从互联网上曝光开始的,某些情况甚至还无从追踪爆料人是谁。“背后的动机可能就很复杂。”“立二拆四”说,有的可能确实是出于舆论监督的目的,但也不能排除是出于政治报复、打压对手、发泄对社会不满的可能。
前段时间,因个人网站被封而起诉到法院并胜诉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也向本刊记者表示,网络上鱼龙混杂,加强管理无可厚非。
据阿任介绍,前段时间湖北巴东“邓玉娇案”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的网站曾检索到一条有关此案的激烈评论。不久,他就接到了湖北警方打来的电话,要求他立即删除该条信息。“这种删帖是最为彻底的。”阿任说。
这也是当前“网络删帖”引发争议最大的地方。很多人担心,互联网在扩大公众知情权、话语权的同时,可能遭遇“网络删帖”的矫枉过正。
“番茄”也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接,像已经被国家监管部门曝光的产品质量事件、已经通报的重大安全事故,“给再多钱也不敢去删的。”
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有公关公司曾给“三鹿”建议立即跟网站“公关”,删除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事件发生之初,国内某著名搜索引擎还为此饱受诟病。
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网络游戏规则下,操控网络舆论变得很容易。李艳透露,不仅是企业、公关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通过类似方法在监测网络舆情,以掌握社情民意。
杨飞认为,“具体的删帖手法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使之朝良性方向发展。
“每一次操控都是一次伤害。”杨飞说,在企业和网站都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互联网越发达,公众的话语权可能就越不能得到保证。“网络删帖盛行背后更多的是网站的问题,而不是企业和个人的问题。”
胡星斗认为,当前网络删帖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管理者的个人喜好来决定的。“无法可依是导致网络腐败和权力寻租的根本。”
阿任也介绍,他在接业务时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有时很难把握什么可以删、什么不能删。
胡星斗说,他并不笼统地反对删帖,但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制定相关的网络信息法,加强网络监管,从而真正维护公众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上一页] [1] [2] |
我来说两句